不自由毋宁死伊比利亚战争与努曼提亚围攻
这曾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着辽阔的领地、统治着海洋,在最危急的时刻比那些庞大的帝国表现了更刚毅、勇敢的精神,但仍避免不了灭亡。想想过去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还有那个高傲的特洛伊,又有哪个能避免这样的结局。我真害怕在将来有人会对我的祖国做出同样的事——小西庇阿 罗马共和国最终终于将迦太基人从地中海的国家中抹去,迦太基城陷入了一片尸山血海中,小西庇阿看见如此惨相,不禁痛哭失声。或许今天的迦太基就是日后的罗马(ps:西哥特人将在几百年后到达罗马)。然而迦太基强敌已灭,努米底亚人也臣服,北非尽入罗马人之手,下面罗马人的利剑将挥向曾经同迦太基激烈争夺的伊比利亚半岛,这里曾为迦太基人提供银矿、粮草和优质的雇佣兵,现在伊比利亚战士不再为金钱而战,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 一、凯尔特人和伊比利亚人的血脉 早在前年左右,印欧人遍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逐渐形成了伊比利亚人的原始部落,至公元前八世纪,凯尔特人大批迁入伊比利亚半岛并居住在加利西亚和卢西塔尼亚地区。却没有触及南部和东部青铜时代的原住民伊比利亚人。古希腊地理学家最初取用伊比利亚这个名词可能与厄波罗河(Ebro〔Iberus〕River)有关,指的是居住在东南沿海的那些部落。但到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那个时代(前5世纪中期),伊比利亚一词已被用来指称所有居住在厄波罗河与韦尔瓦(Huelva)河之间的族裔,他们可能在语言上有相互的关联,其物质文明则与北部和西部的民族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一些区域是由伊比利亚人和凯尔特人共处的,如中央高地的东北部以及加泰隆尼亚和亚拉冈的凯尔特伊比利亚部落。 伊比利亚人的起源不详,其语言则无疑属于非印欧语系。根据西班牙伊比利亚人活动区域和北非之间在地名方面存在的某些相似的对应关系,有人推测其祖居地可能在北非。而伊比利亚人先民也许是在欧洲、非洲大陆仍通过直布罗陀和意大利-西西里-突尼斯两座陆桥相连接时的某个极为古远的年代里,从北非辗转迁移到西班牙的。从遗存至当代的古代艺术品中可见,伊比利亚人在种族特征上似属长头颅、中等身材、暗白肤色的“地中海类型”,而不同于凯尔特人。伊比利亚人曾向北不断扩展,甚至抵今法国南部加龙河流域。在西班牙占据的地区,主要包括南部和东部的地中海沿岸,约当今安达卢西亚、穆尔西亚、巴伦西亚、阿拉贡低地和加泰罗尼亚一带。伊比利亚人和伊比利亚半岛,均得名于流贯半岛北部的埃布罗河古名伊比鲁斯河。伊比利亚人曾开创了独特的文明,在农作物栽培和金属加工技艺方面都颇具声望,特别是他们有自己的铸币和文字体系。 随着希腊人和腓尼基人海外殖民的影响。东部沿海的伊比利亚部落看来已经分布在独立的城邦周围。在南方则有一些专制君主,塞维尔附近埃尔卡拉姆伯洛的财富,据认为就是属于一个塔特索斯的君主的。宗教圣所的存在则导致了那些铜制或陶土泥塑人物形象的出现,尤其是在山区。具有明显伊比利亚风格的陶器制品多种多样。当地的陶器在法国南部、萨丁尼亚、西西里和非洲都曾有发现,而当地也经常出土来自希腊的各种制品。著名的“埃尔切夫人”胸像,佩有特征鲜明的头饰和装饰品,显示出古典文化的影响。伊比利亚农业发达,粮食丰饶,且资源丰富,例如迦太基人在西班牙发现的银矿使得迦太基可以快速的走出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的阴影。此外,迦太基人和希腊人在西地中海建立的诸多殖民地的建立也刺激着伊比利亚半岛的经济。但同样的迦太基人的扩张同样挤压这伊比利亚各部落的生存空间。伊比利亚人骁勇善战,他们曾是迦太基人手中的一把利剑,伊利里亚佣兵也为罗马人和迦太基人所欢迎,其中就包括在巴里阿利群岛的投石兵更是有着不输罗德岛投石兵的威名。然而,即便是伊比利亚各部落再骁勇,分散的部落国家也无法阻止罗马人扩张的脚步,就像他们也无法阻挡迦太基人一样。 伊比利亚勇士 二、罗马人的伊比利亚战争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势力开始进入西班牙地区,从公元前年开始,罗马在其占领的西班牙沿海地区,相继设立了两个行省,北部的近西班牙(HispaniaCiterior)和南部的远西班牙(HispaniaUlterior),顾名思义它们是按照与罗马之间的距离来命名的。前者即濒临地中海的西班牙东部沿岸,后者则位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南面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境内有金银储量丰富的矿山。然而,两个行省建立之初即发生大规模的叛乱,其中近西班牙行省长官在一次战斗中阵亡,远西班牙行省长官则处境危急。继任的军事指挥官米努修斯(Minucius)暂时平息了叛乱。公元前年,西班牙境内的图尔杜里人再次发生叛乱,执政官老加图击败了叛乱的伊比利亚部落及其凯尔特伊比利亚盟军。迫使他们再次臣服于罗马。根据李维的记述,加图是软硬兼施,对于不顺从者即毫不留情地加以屠杀。据说,“以战养战”(bellumseipsumalet)的名言就是加图在这次战争中说出来的。老加图采取高压手段,强迫伊比利亚各部落拆毁城墙,否则即予以消灭,在老加图的高压政策下,伊比利亚各部落暂时安分了一阵。 老加图 公元前年,伊比利亚部落再次叛乱,与罗马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伊比利亚战争(前-前),这些叛乱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凯尔特伊比利亚人的支持。凯尔特伊比利亚人聚集了一支人的大军,李维声称“西班牙人从来没有聚集过如此庞大的力量”。执政官弗拉库斯通过前后夹攻的手段袭击伊比利亚人的营地,率部大败了伊比利亚人,伊比利亚军队人被杀、人被俘。而罗马一方仅仅损失了罗马士兵人,同盟士兵人,辅助部队人。而后,弗拉库斯穿过卡佩塔尼亚前往康塔比亚(Contrebia.)平叛,又再次大败伊比利亚人,弗拉库斯带领军队入侵凯尔特伊比利亚人的土地,在乡间大肆劫掠和破坏,攻占了许多设防坚固城寨,并最终迫使凯尔特伊比利亚人投降。在战争之后,森普罗尼乌斯·格拉古(此人是著名的格拉古兄弟的父亲)取代了弗拉库斯,前往西班牙,任当地长官,格拉古采取怀柔手段,与伊比利亚部落签订条约,给与四处迁徙的部落土地,并帮助他们建立城镇。还将部分伊比利亚人纳入军队,在格拉古的努力下,西班牙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前年,伊比利亚贝利人的部落城市塞格达(segada)因未经罗马允许擅自修筑围墙,扩大城市规模而与罗马爆发冲突,史称第二次伊比利亚战争,塞格达得到了其他伊比利亚部落——阿雷瓦西人和提蒂人的支持,但不久被罗马将领昆图斯·弗拉维乌斯·诺比利奥和执政官马塞鲁斯镇压,许多伊比利亚部落和城镇向罗马表示屈服。之后,远西班牙行省的裁判官加尔巴又发动了对另一支伊比利亚部落——卢西塔尼亚人的战争。 伊比利亚各部落的分布(红色部分是阿雷瓦西人) 卢西塔尼亚,又译路西塔尼亚、卢西塔尼亚、卢士坦尼亚,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该行省范围约在今日的葡萄牙及西班牙西部的一部份,得名自原本居住在此的卢西塔尼人(Lusitani或Lusitanian)。当地丰富的物产受到罗马历史学家的称赞,波利比乌斯谈到卢西塔尼亚的自然资源时说:“由于气候宜人,这里的人畜都很能生,土地一直在生产。”关于卢西塔尼人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他们属凯尔特人种,最初定居的地方可能是斗罗河谷与上贝拉,著名的维里托亚雕像所在的维塞乌市就位于这里。卢西塔尼人在罗马人到来之前迁移到现居地,据描述他们是一群强悍的战士。第二次布匿战争后,罗马人控制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地中海沿岸部分,并逐渐向其内地推进,当地部落被迫按罗马人的规定生活,向罗马纳税,并派遣青壮年在罗马军队的辅助军团中服役,据统计公元前年至年间,罗马人在当地共掠夺了4吨黄金和吨白银。公元前年,罗马人在推进到卢西塔尼亚地区时遭到由牧羊人维里托亚(也译作维里阿修斯)领导的当地人的反抗,在一次战斗中,罗马军队包围了一批卢西塔尼亚人,加尔巴通过诱骗这些人解除武装,分批杀死。但少数人从中逃脱,维里阿修斯就是其中的一个。随后,他领导了对罗马人的反抗,利用伊比利亚多山的地形进行游击战争,史称维里阿修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屡败罗马人,迫使罗马人与之签订合约,其反抗之激烈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其他地区,给罗马历史学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维里托亚西奥多·莫姆森评价说:“在那彻底平淡无奇的时代,似乎有一位荷马史诗英雄再次出现。”最终罗马人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维里托亚领导的义军镇压下去。 卢西塔尼亚地区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罗马人即便利用卑鄙手段摧毁了卢西塔尼人的起义军队,买通内奸刺杀维里托亚,但伊比利亚半岛仍然令罗马人头痛不已,因为在罗马人镇压卢西塔尼亚人两年后,凯尔特伊比利亚人的另一支,努曼提亚人也掀起了反抗罗马压迫的起义。罗马人在不断的镇压和反叛中焦头烂额,盛极一时的罗马军队竟被伊比利亚人数次击败。而就在罗马人在伊比利亚建立的统治越发动摇的情况下。那个毁灭迦太基的罗马名将来到了伊比利亚。 罗马军队大战卢西塔尼亚人 三、名门之后,当世名将—小西庇阿 小西庇阿生于前年(另有前年一说),其生父是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中击败马其顿国王珀尔修斯的英雄卢基乌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马其顿尼库斯,曾任执政官和监察官。因为家中子嗣太多无力抚养,他被父亲过继给了著名的大西庇阿之子,同时也是他的表兄的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前年,小西庇阿曾随生父参加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在决定性的彼得那战役中,他勇猛追击敌军,深入险境。战争结束后,其父为进一步培养他的臂力和勇气,让他去管马其顿王家猎苑。公元前年返回罗马,参加父亲的凯旋仪式,前年,小西庇阿当选为度支官,进入元老院。 小西庇阿 前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小西庇阿作为军事保民官,随罗马大军前去非洲与迦太基作战,当时,两位执政官分别从海上和陆上围攻迦太基后来一位执政官返回罗马,迦太基遂对另一位执政官曼尼略的营地发动夜袭,多亏小西庇阿的机智,才得以挽救险恶的形式,显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迦太基城被罗马军队长期围困却又久攻不下。在前年执政官选举中,小西庇阿本是大营造官的候选人,但由于出色的战功,人们希望他掌握军权,打算推选他成为执政官。鉴于小西庇阿的年龄比担任执政官最低年龄还要低五岁,元老院允许保民官废除该法令,直到一年后小西庇阿卸任时方可重新确立。小西庇阿出任该年的执政官。 小西庇阿出任执政官后。元老院授权他在罗马和罗马的盟友中征兵的权利。小西庇阿在意大利准备妥当后,率军出征迦太基,经西西里到达非洲,与当地的罗马围城军队会和。此时,迦太基已人坚守孤城达近3年之久。小西庇阿发现罗马军队军纪败坏,以致许多商贩为了战利品而混杂在军中,小西庇阿重整军纪,前年,在扫荡了迦太基城的外围据点后,小西庇阿开始围困迦太基。迦太基人因长久的饥饿而身体衰弱,却毫不屈服,不久之后罗马军队攻入迦太基城的卫城柏萨,迦太基人与罗马军队展开巷战,经过6天6夜的围困后而仍不求饶。直至第7天,剩下的迦太基人才投降,但仍有少数的罗马逃兵和迦太基将军哈斯德鲁巴在一所神庙负隅顽抗,被小西庇阿歼灭。迦太基城划为一片废墟,他把这个国家变成了罗马的新非洲行省,然后回国参加凯旋仪式,人们称呼他是第二个非洲的征服者。 前年,小西庇阿再度出任执政官一职。在面对罗马人遭受到的打击下仍然认为应对伊比利亚人强硬。于是前年小西庇阿开始带领 征战西班牙,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征战后,反抗罗马人的只剩下首府努曼提亚这座城镇。 四、惨烈的围困和不屈的灵魂 努曼提亚是一个堡垒(在罗马语中为“oppidum”),它控制着多罗河的过境。老普林尼把它看做是佩伦达斯人的城市,但其他学者如斯特拉波和托勒密则认为努曼提亚和附近区域属于阿雷瓦西部落(是一个凯尔特伊比利亚部落,由伊比利亚人和迁徙的凯尔特人交融形成的)。这里与罗马的第一次严重冲突发生在公元前年,努曼提亚曾参加赛格达的反罗马起义(即第二次伊比利亚战争)。塞格达击败了罗马军队。但罗马人随后围攻了努曼提亚,并部署了少量战象,却并未成功。 罗马军队围攻努曼提亚 在公元前年被击败之前,努曼提亚人获得了许多胜利。例如,在公元前年,有20,罗马人向曼提亚人的凯尔特伊比利亚人(人口在4,-8,之间)投降。年轻的罗马军官提比略·格拉丘斯与努曼提亚人签署了和平条约,从而使罗马军队免于遭到破坏。但是,努曼提亚人终究不是罗马人更不是西庇阿的对手,末日即将到来了。 对努曼提亚的最终围困始于公元前年。当时是罗马执政官小西庇阿指挥着一支由30,名士兵组成的军队。他的部队在准备长期围攻时,在城市周围建造了许多防御工事。抵抗是没有希望的,但努曼提亚人据绝投降,饥荒迅速蔓延到整个城市。八个月后,大多数居民决定自杀而不是沦为奴隶。筋疲力尽和饥肠碌碌的居民中只有几百人屈服于胜利的罗马人。古罗马历史学家波利尼乌斯写到,尸体堆积约1.5米厚,土地烧焦了。努曼西亚没有留给入侵者一个活人、一栋房屋,甚至连马匹、器物也都被杀、被毁。 油画努曼提亚的毁灭 五、努曼提亚的灵魂—自由 西班牙语的Defensanumantina可以用来表示决不屈从于入侵者,为了自由和独立甚至可以牺牲生命。努曼提亚也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对象,几位罗马历史学家记录了对努曼蒂亚的围困,他们钦佩古代伊比利亚人的自由意识,并承认他们对付罗马军团的战斗技巧。在西班牙文化中,它的含义类似于马萨达对以色列人的含义。在塞万提斯(堂吉柯德作者)写了一部关于围城的剧作,《努曼提亚围困》今天是他最著名的戏剧作品。安东尼奥·马查多在他的诗集《坎波斯·德·卡斯蒂利亚(CamposdeCastilla)》中提到了这座城市。这首诗是向农村和卡斯蒂利亚乡村人民的颂歌。最近,卡洛斯·富恩特斯在他的收藏《橙树》中写下了有关该事件的短篇小说“两个努曼提亚斯”。数艘西班牙海军舰艇被命名为努曼提亚,一个索里安营被命名为batallóndenumantinos。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为了抹去共和党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记忆,将其更名为NumanciadelaSagra。以及索里亚足球队被称为CD努曼提亚等等。 后记 从此以后,努曼提亚作为罗马的城市一直存在,罗马人对这座城市也进行了改造,有定期的修缮街道却并没有在这里设置大型的公共建筑。努曼提亚作为罗马城市在三世纪时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后来的遗迹上也留下了被西哥特人占领的痕迹。 在这之后,努曼提亚的确切位置已不可考。但在年,被考古学家爱德华多·萨维德拉在索里亚地区确定了具体位置。年,努曼提亚遗址被西班牙宣布为国家历史遗址。之后经由多位考古学家发掘。大部分文物陈列于索里亚的努曼提亚博物馆。 关联文章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罗马篇第四讲布匿战争(下)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jd/7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球最美的潜水圣地尽享ldquo
- 下一篇文章: 来自美高学姐的分享主动参与,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