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出发在公里天
▲从南极跑向北极出发之前。年2月23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李镇宇(左)和雷梓文:仲伟志这是不需要任何编导的真人秀。“李白跑地球”第一季结束两年后,第二季终于要启程了。 第一季,“李白跑地球”帮助那个叫白斌的铁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间断地从南极跑到北极。第二季,他们的主题是:中国环海奇遇记。依然是沿着海洋奔跑,但因为疫情原因,这一次只能选择国内路线。 从最初的极限挑战开始——那更像是一个情怀叙事——他们终于变身为一种人们更乐于触及的生活方式:现代“游牧”一族。不过与第一季相同的是,人们仍将看到一个个普通人战胜困难、战胜自己、实现理想的真实故事。 第一季开始的时候,我跟很多人一样,会将“李白”简单理解为李镇宇和白斌两人姓氏的合称。李镇宇是策划人、发起人。他有一副运动员的坚实骨架,但实际上是团队的CEO,负责与国内团队的沟通与管理,负责现场财务、传播、策划、日常跟车,同时还是兼职司机、厨师、探路者。白斌则是中国耐力跑领军人物,在国内,他拥有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系列越野跑赛事。从南极到北极的路上,白斌是那个负责一直跑的人。 公里的征程,是一次前无古人的挑战。 年3月2日,正月十五,他们从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起跑,跨越智利、阿根廷、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历时天,终于在年5月8日抵达北极,距离相当于个马拉松。 而在某种意义上,我以为,因其自由的灵魂,“李白”更是对所有杰出中国人的指称。所以,那场以“李白跑地球”命名的人类极限挑战,包含了极大的人文信息含量。 其实,“李白”不只是李镇宇和白斌两个人,而是一个堪称“奇葩”的民间团队。最后跟满全程的有5位成员。除了李镇宇和白斌,还有雷梓、Rinus、Luna。他们不是在赛场上陪跑的“兔子”,从一开始,这个团队除了一个视跑步为生命的顶尖跑者,更有一群背负着各自梦想与压力的普通人。 雷梓,我曾经的多年同事,负责那次活动内容的写作、编辑、传播,兼职帮厨、探路。他看上去比较文弱,老老实实待在一个地方,会经常有点小毛病,但在那条漫长的路上,他是唯一没有生过病的人。小时候,他在军营里待了二三十年的父亲就很想把他培养成军人,想让他吃苦耐劳能走路,所以不管寒假暑假都把他扔到农村去。他从小就是一个喜欢在路上的人,也是那种喜欢“生活在别处”的人,用他的话说,从南极到北极,“越往前走,越发身轻如燕”。只有在远方,他才能成为那个他梦想中的自己。 Rinus,运动康复师,负责白斌的营养、运动康复、日常跟车等。他是荷兰人,当时在比利时工作。Luna,最后5人团队中唯一的女性,西语翻译,也是主力厨师、探路者,兼职平面设计师。 而那时的“李白”也不只是这5个人,还包括了先后加入团队的其他成员——边天瑞、沈桢、孙威、阳盈、净源、刘念、白洁等等。团队最初7个人,后来曾增加到11人。再后来,由于出现资金困难,团队成员缩减到了5人。 “尽管很凑巧,李、白正好是活动发起人和主要执行人的姓氏组合,但我从始至终不觉得两个人可以冠名这样一次伟大的旅行。”雷梓说。 那趟苦行僧式的长跑,在他们看来,也是一次传播正能量的公益行动,他们希望用这样的行动,用战胜重重困难的真实经历,让更多人体验到什么是坚持,体验到坚持的不易,以及坚持的价值所在。 但从商业角度看,这似乎不是一个好项目。不可抗力因素太多,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赞助商觉得风险大,所以没有人愿意更多投入。在拜物教席卷一切的时代,这种不可量化的精神公益,往往难以被人理解。所以,当时他们得到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ls/8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上海来这13家咖啡厅里消磨你的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