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儿积食早知道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job1998.com/wap/c_article-a_show-id_12511.html 在中医门诊,经常有家长问:“医生,为什么我的小孩怎么补也不长,还越吃越瘦、老容易生病呢?对此,徐州市仁爱中医门诊专家范医生解释,其实答案很简单,小孩脾胃贵在运,而不在补,只补不运反而容易造成小孩积食,导致体质变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如何判断小儿积食,积食了又该怎么做呢? 什么是小儿积食 小儿积食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积食是中医学的一个病症,表现为多汗、口渴,舌苔厚、腻,属于“厌食”“不思食”“不饥”“不纳”等范畴。从西医角度来说,主要指消化不良,因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系列胃肠疾病。 为什么会出现积食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乳食喂养不当,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如果母乳喂养不当,母乳喂养过于频繁,或者母乳喂养过多,小儿脾胃娇嫩,脏腑柔弱,常常会出现积食的表现。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小孩子平时偏食嗜食冷饮,油炸膨化类食物。小儿脾胃虚弱不如成人,长期饮食不当,易引起小儿脾胃虚弱,导致积食的出现。正如中医经典《证治准绳·幼科·宿食》所说:“小儿宿食不消者,胃纳水谷而脾化之,儿幼不知撙节,胃之所纳,脾气不足以胜之,故不消也。”伤于乳者,为乳积;伤于食者,则为食积。小儿喂养不当常常出现小儿积食的症状。 脾虚夹积。许多孩子平素就有脾胃虚弱的症状,有些是由于先天禀赋的不足,或是生病后没有注意调理脾胃而大量进食滋补之品,从而虚不受补造成脾虚食积的症候,这就是《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宿食不消候》所言:“宿食不消由脏气虚弱,寒气在于脾胃之间,故使谷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气既弱,故不能磨之。”若小儿积食不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营养不足,从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导致小儿日渐消瘦而转为疳证。 怎样判断小儿是否积食 看舌苔:如果舌苔比平时厚腻,大概率是积食; 闻口气:如果口气大、甚至有酸臭味,多半也是消化不良,积滞堵塞在胃肠道里; 看睡眠:如果晚上睡眠不安稳、哭闹、说梦话、趴睡,多半是积食; 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正常,表现为便秘、或稀便中夹杂奶瓣、食物残渣、味道酸臭,不用犹豫,基本能判断是积食。 此外积食还有可能引起其他的的疾病,比如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黄帝内经“食于胃,关于肺”、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均有记载。积食会导致积热,过量的食物不能消化,积于中焦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体温就会居高不下。积食时间久了,影响营养物质吸收从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积食应该如何治疗 吃出来的问题,当然也要靠“吃”来解决,即吃少、吃素、吃软易消化食物,同时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积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这里着重给大家介绍几个食疗和常用的中成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1号消食茶 材料:焦山楂3-5克,焦麦芽10-15克,焦神曲5-6克,炒鸡内金3-6克。(3-5岁儿童用量,蚕豆病可用) 煮法:以上药物用2-3碗水浸泡半小时,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15分钟即可。一天1剂,可分多次服用,平时1周1次即可,食积明显可连用3天。 适用于脾胃虚弱,尤其是脾胃虚寒者,如不思饮食、常腹胀、大便偏烂或容易腹泻患儿。 2号消食茶 材料:麦芽10-15克,谷芽10-15克,鸡内金3-6克。(3-5岁儿童用量,蚕豆病可用) 煮法:参考1号消滞茶。 适用于脾胃虚弱,容易积滞发热、咽喉红肿、干咳、大便干结患儿。爱吃肉的小朋友可加山楂4-6克。 山药米粥 材料:山药片、大米或小黄米、白糖。 做法:取山药片克,大米或小黄米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即可。 适合小儿积食不消、厌食、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等表现。 对于积食日久成疳的小儿,通过开展挑治疳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二者常伴随出现,挑疳积自古有之,取穴四缝穴,以络合碘消毒局部后,一手抓手指,一手持头皮针或1厘米皮试针头快速点刺,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以淋巴液为佳,1周1次,具体疗程视情况而定,往往刺后当天小儿胃口就有所改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tq/9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腺肌胃炎综合征的论述与分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