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阅读提示:文章很长,分成三次发出,这是第二章节,为尊重作者,文章中的字没有改动!

题记:传统武术有许多值得继承和推广的技法,也有许多身怀绝技的武术家。但这几年,武林中上演的种种闹剧,把传武太极推向风口浪尖;这是为什么?现代搏击和传统武术能不能互相融合?太极本源是什么?要怎么练?怎么打?也许许多人都曾想过这些问题。为了探寻太极本源,今年“十一”长假,笔者奔赴河南,探访了一代宗师陈照奎硕果仅存的几个亲传弟子之一,他是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古典格斗家;他被誉为:科学解读、解密太极拳第一人。在他的大本营,笔者感受到了太极本源的魅力。本文分成:“一、笑谭武林,二、大开眼界,三,弘扬精武”三部分。

二大开眼界

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培训,都是由张志俊和张鹏两位老师轮番亲自授课,在培训课上,每学习一招,二位老师都会把每一招分解成若干个式子,加以讲解示范其要点及运用(拆拳),台下所有学员则跟着练。

比如“金刚捣碓”这一招,老师便把它分解成七个动作要领加以详细解说:第一、双手左顺右逆(或左顺右顺等四种组合),以虎口相对从自己身体的左侧提起,提于胸腹之间,在双手提的同时身向左转,重心右移;第二、双手打开按,走一个上弧线,向自己的右膝前方按出,在双手按的同时,身向右转,重心左移;第三、双手继续走下弧线,左逆右顺,向自己的左侧捋出,左手在左耳左侧,右手在胸前中线,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肘要膨胀不能收,腋下要空,左手同样不能翻,不能以肘或肩去领,里臂和自己的身体形成一个圆,两臂之间形成半圆……当讲到第七个分解动作右手攥拳卷时,张志俊老师说,这卷有什么作用呢?边说边招手让台下一位重量级的大汉上去,并叫他用力抓住自己的双臂,在先生没有用梢节卷时,根本无法撼动这位大汉,但先生一旦双手用了这个“卷”的动作,立马把这八九十公斤的大汉,耍得像不倒翁似的。

这天下午张志俊老师,又叫一位来自内蒙古的汉子上去,试验梢节领劲的威力,据说,这汉子练过健美和自由搏击,肌肉发达,力量惊人,双臂伸出仿佛可以让人打双杠。先生没有用梢节拨动这汉子的小臂时,这汉子纹丝不动,先生向台下所有人说,你们谁都可以上来,如果能拨动陈成,我管一个月饭,先生边说边拨,突见本来扎好了马步的陈成向一边摔倒,像一辆两轮的手推车,突然一侧悬空翻入沟里;未了,先生又伸出手掌叫陈成用两手用力握住,结果先生一领劲,陈成又被忽左忽右的摔了一回,这一摔冷脆得对方连手都来不及松,直接翻倒在台上,台下顿时掌声雷动,一片惊呼。这也许就是:“梢节领劲入妙境,二头卷曲定乾坤。”的完美诠释;也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熟能生巧)的具体体现。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笔者注意到陈成下到台下后,还不断用手抚摸他的膝盖两侧。虽然笔者已经初步掌握了,梢节领劲的一些用法,比如单臂下压和拧手等,但对于张志俊老师年逾古稀仍能把一个年轻的大力士摔得如此冷脆,如此的斩钉截铁,还是感到好生惊诧,看来太极拳高手“耄耋能御众”所言非虚耶!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功夫,和武侠小说里内功伤人的情景如出一辙;虽然这不是什么内功,是梢节领劲的妙用,但是如果你跟人家说这就是内功发劲,外行人绝对相信。

正如张志俊先生所言:这手指一勾人就倒,如果我跟你说,这是丹田内功,以内推外,你一定相信!但我从来不讲丹田,这就是通臂劲,双分、双合劲作用的结果;只有两手协调才有球体感的存在,才可以打出如通臂劲、对称劲、双分、双合等劲别,这些劲别只有在具备了周身球体感的前提下才会具有高的质量。手指一勾其实就是加了一个圈,有了这个圈对方就下去了,圈就是圆弧运动,有了圆弧运动你就如虎添翼,可以把劲的功效番好多倍,这就是太极拳的奥妙。现实中,真正的功夫就是一招制敌,所谓“大战三百回合”之类的,只不过是小说家言。

有人说:太极灵、八卦巧、形意好;又有一种说法是太极奸,八卦滑,形意毒。寥寥六个字,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形象的揭示了中国三大内家拳最深刻的特点。太极灵,是因为它听劲灵,它知己知彼,它对敌人的虚实了如指掌,而对自己虚实变化的功夫又练的得心应手,你认为是实的地方扑上去之后,发现是虚的,对手早已跑了;你认为是虚的地方不去理它,以为不会对你构成威胁,谁知是实的,被打了个结实。因为灵所以才能随时摸准你的劲路心理,因为奸所以才能随时安排好陷阱给你踩。这像是兵法!有人说,三大内家拳练到高处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那么它们能三合一吗?当然可以,现代搏击和传统武术都可以互相融合,三大内家拳自然也可以融会贯通后三合一,变得又准又巧又猛。

不是打个单鞭就是太极拳,摆个单换掌就是八卦掌,来个劈拳就是形意拳,这些都是肉眼能看得见的外在表现,关键是里面的内涵和文化你能不能看得见。懂虚实就有太极拳,能变就是八卦掌,劲道整了就合乎形意拳的内外三合。哪怕表现形式是个长拳,可是我的思想、内劲、内涵是内家拳,那它还是内家拳。所以说武术本来就不分内外,也是说得明白的,因为用长拳的人有了太极八卦的思想,那它就是内家拳,已经没有分别了,只是他用的高不高明罢了。否则,你练的是内家拳的样子,可是一点内涵和思想也没有,其实都还是慢练的外家拳。笔者觉得,不管你练哪家?只要练到家了,你就是内行的内家。

大家喜欢听张志俊先生讲课,是因为他讲明白了太极拳的道理,他用简单的道理具体的招式,验证了太极拳的古理论。其他的大师都喜欢讲:“内功、内气、内劲、丹田内转等等,好像这样讲更神秘更有范似的。这“四内”看不见、摸不着,没法用计量单位来称,也没法用长度来量,所以很多练太极拳的同仁,可能很有感触,练了数十年太极拳,什么是内功都还没搞明白。讲内功,讲阴阳八卦,不但老外听不明白,连我们自己也似懂非懂云里雾里的,张志俊先生讲太极拳不讲“四内”,只讲螺旋、杠杆、切线等科学原理,简单易懂。所以当年张志俊先生在美国讲太极拳说杠杆、说支点、说力臂、说切线,老外全懂了,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美国太极拳总会后来又邀请张志俊多次到纽约、洛杉矶、马萨诸塞、马里兰、康涅狄格、伊利诺伊等地讲学。

对于没有练过梢节领劲的人来说,对其威力会觉得不可思议难于理解。下面以“单臂下压”为例,用简单的杠杆原理作个技术分析,希望能更直观地让大众看懂;鉴于杠杆原理(公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是初中物理就学过的,在这里就只作概念分析,首先要知道: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三种;在太极拳里,运用的就是省力杠杆。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支点、施力点(动力)、受力点(阻力)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

所谓“单臂下压”就是你伸出一个小臂,让对方两手紧紧抓住你的手腕,你可以从任意角度下去;这个游戏,一百五十多年前,杨露禅在瑞王府曾经玩过。单臂下压,是如何实现以弱胜强的呢?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的绝对力量比你大,那么他单手抓住你的手腕,你是不太容易解脱的,如果对方用双手紧紧抓住你的一个手腕,你几乎没有解脱的可能,因为不懂梢节领劲的人,一用力就本能的手臂肩膀等全身都动,没有支点,因此二个人的力就顶上了,也就是通常说的比死力气顶牛!这时可以理解成是等臂杠杆或费力杠杆,谁的绝对力量大谁赢。

对于练过梢节领劲和手肘定位的人来说,被对方抓住手腕以后,他可以手肘定位,以手肘为支点,指尖为发力点(动力),他的动力臂就是肘到指尖的距离,而对方的力臂则是肘到抓住你的手腕部位的距离,由此可见,你的动力臂比阻力臂长一倍左右,因此可以比对方省一半的力。

但在实际的对抗过程中,对方食指和大拇指抓住你手腕的部位,即是吃劲的地方才是支点,因此阻力臂是对方食指和大拇指的宽度,约2厘米;你的动力臂是手腕到指尖的距离,约有20厘米;即是动力臂比阻力臂长了至少10倍;因此,只要你的梢节能产生那怕5公斤的动力,根据杠杆原理对对方手指产生的压迫力就是至少50公斤。显然,绝大部分人的手指是无法承受这个压力的。对方吃劲的手指一旦产生疼痛松开,后面的手指也必定势如破竹本能的松开,他不放手的话,你在肘定位的前提下继续走手,走完手指手掌走小臂,对方会被逐级反制,如果以肘为圆心快速发力,对方的手腕便会骨折或整个人往下跪。这便是太极拳能够:“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原理了。正如发现杠杆原理的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拧手的原理也一样,只不过是支点、施力点、受力点不同而已。要做到这些,需要通过特殊的专门性训练,把人体的各部分关节,先练到了节节(手指、手掌、小臂、大臂和肩膀身体)分家,然后又节节贯串起来;“分家”即是各个关节能分先后顺序用力,不是本能的同时用力。所谓:“欲要节节贯串,先要节节分家;欲要节节分家,先要梢节领劲;欲要梢节领劲,先要每动先走手;欲要每动先走手,先要小(大)指领劲”。当然了,实际的运用中还要注意沉肩坠肘腋下空,沾粘连随不顶丢(暗含螺旋、切线等原理的综合运用)等等技巧。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张志俊先生常说,太极拳“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方法变化虽多,但从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分析加以综合归纳的。不管太极拳法如何在应用中千变万化,而其动分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走粘相望、缓急相随等基本原理却是一贯的。而这静动、曲伸、走粘、缓急等对立统一的矛盾现象,又都可归纳为“阴阳”二字,阴阳是统一于“太极”的,这就是所以把这种拳法称之为“太极拳”的缘由了。把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应用到太极拳法中去了。

由此观之,我们的太极拳理念不但是哲学,而且也是科学。如果不懂得梢节领劲的妙用,不管学历多高,也找不到分析原理的切入点,自然就很难知道这以弱胜强的科学原理了。所以有人会说这是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也有人会说这是内功:”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而有些自作聪明的键盘侠则会哂笑这是配合表演。

张鹏老师上课时气氛很活跃,但教学非常严谨。话说,这天上午张鹏老师讲到某一招(好像是六封四闭)时对着台下笔者站的方向说,做反了,不是向右,是先向左转,再向右转,他见笔者“不以为然”的样子(其实是笔者因为头晚喝了太多绿茶而通宵失眠的疲惫状态),进一步道,为什么要先向左呢?向右又咋的?那你看看,他一边说一边招呼一个大汉上去做实验,以此说明拿住对方的手后,先向左转再向右转才能把对方的胳膊拿死且不会露出空门给对方;张鹏老师又说,把对方反关节后如果觉得不够,还可以再上步,只见他边说边一个铲脚上步,把大汉直接发出去翻滚了一周半才爬起来。

在热烈的掌声和惊叹声中,笔者联想起了年冬,初见张鹏老师的情景,彼时,张鹏老师叫大家做“金刚捣碓“这招震脚的动作,笔者心道这还不简单,谁知右脚刚震下去,便听见张鹏老师说,别把重心移到右脚去了,震脚之后重心还在左脚,你松胯再震看看……笔者依言又加了三分力道再震,结果地面的反弹之力正如老师所言:“只到了脚踝,最高不过小脚肚”。张鹏老师人在数丈开外竟然明察秋毫。

10月3日这天,张志俊老师讲到“翻花舞袖”这一招时,分别叫了董春波、文泰元、陈成三位“试手专业户”示范后,还特意叫台下一女生做示范,这位白衣飘飘的女生跳跃空中转体三百六十度后稳稳的站在了台上,台下顿时叫好声一片;因为这一招是本套路中最难练的一招。张志俊先生说,当年他从河南焦作去北京找陈照奎老师学拳,由于这招还没过关,陈照奎师父就不往下教,最后走师娘路线做工作,同时加强这招的练习,陈照奎老师才继续往下教。

说罢,张老师又叫台下一位中年汉子上台演示这一招,但见这汉子,双手先向上领提,再合,身体在双手提合的同时胸腰折叠,开时身体先左转,合时身再右转,动作好生灵巧;接着他双手变双逆缠开,左手领起,在双手开领的同时,身向左转,重心移到右腿上,两脚跟提起以脚尖着地;当双手领起的一瞬,身体在空中跳跃转体三百六十度下劈,落地后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约成四十五度斜角,重心略偏前,手採下来后,右手在自己右膝前方,左手在裆前劈下。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轻灵而又有力,好不潇洒。台下掌声四起。大家还没看过瘾,于是张志俊老师叫他又再演示了一次。

据了解,这位极具亲和力的汉子叫吴亚群,是江苏宜兴市吴亚群太极会馆馆长,年开始练习太极拳,年10月1日,拜张志俊先生为师,至今拜师刚好10周年了;他于年开办拳馆,现有弟子40多人,他每年多次举办公益推广活动,义务教过的学生一千多人。吴馆长说,拜师之初,他觉得别的“大师”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张志俊老师却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前和人一接手就顶上劲了,现在运用梢节领劲,肘定位,很容易就化开了,老师的方法很管用,事实胜于雄辩,这才是许多太极爱好者梦寐以求,而又求而未得的太极真经;我终于在迷茫中看到了方向,练拳不管多累也有了动力;我觉得自己比许多拳友幸运多了,因为我遇到了明师,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相信“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的理念,必将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大放异彩。

让笔者有些意外的是,同台演示的白衣女生原来是吴亚群的徒弟,名字叫史俊霞。她说:“接触太极拳之前,我认为这是一项只适合老年人玩的运动;因为平时看到公园里练太极拳的大都是老头老太。年,我偶然看到了吴亚群老师演练的《功夫架二路》视频,感到惊艳之余,对太极拳的观感也大为改观!因此与太极结上了缘,至今跟吴亚群老师习练太极拳,不觉已经坚持了二年余。这一次,郑州之行,我终于见到了以前只能在电视里仰望的师爷师伯师叔们;通过这几天跟随师爷张志俊和大师伯张鹏的学习,更加感受到了本门太极拳的魅力,师爷阶及神明的神乎其技真是让人大饱眼福!我常常觉得,闲暇之余,于天地之间寻一处美景,练一段太极;身动心静,有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淌,世间纷杂之事,在这动静之间便烟消云散了,人生有此一乐,足矣!”

在课堂上,张志俊老师讲课既风趣幽默又一丝不苟。记得培训第一天,张志俊老师对着台下练习的人不点名提醒道:“徒弟,错了,做成这样说是张志俊的徒弟会被人笑话的;”又一次,先生叫一大汉上台演示“掩手肱捶”,但见那大汉蓄劲良久还未出拳,先生道:“发劲时,手在哪里就从哪里出发,不需要冲程,在任何角度根据需要都可以整体发力,这是一种惊弹力,习武之人需要的是随时都有从0到1的爆发力了。”先生边说边演示劲随意发,但见先生在方寸之间就完成了懒扎衣、披身捶等五六个招式的转换使用,这让笔者顿时豁然开朗暗暗惊喜,因为套路在实战中如何快速切换招式来攻防,这是笔者一直想看到而又未曾亲睹的实战技艺。每一招一式的攻防含义如果没有练成这样的本能反应,遇到一秒能出六拳以上的高手,恐怕就挂了。

10月5日上午课间,笔者看见有几个人围成一圈在谈论,走过去一听,原来是纹身的帅哥,正和一个敦实的汉子在聊深蹲,这敦实的汉子是专业的举重教练,他说深蹲看举重,据说巅峰时刻他深蹲可以挑起公斤的杠铃,举重的深蹲无疑是科学的;但笔者认为,举重的深蹲,主要针对上下的力,而武术搏击特别是陈式太极拳张志俊老师这支讲的深蹲,它要照顾到的力可能来自四面八方,因此要求应该不一样。另外,有关伤膝盖的问题,据说,陈照奎宗师亲传的这支弟子及再传弟子,不管有没有成名成家的传人,无一练坏膝盖的;至于,掩手肱捶这一招,其中往右前方击出的那第一拳,应该不是出拳手法合不合理的问题,而是平时把别扭的动作练顺了,就能在对抗中任何方位防守反击,也能把对手顺的动作搞成反关节,再说,发力的动作对了是不会扭伤胳膊的。

纹身的帅哥叫王俊淏,本是一名搏击爱好者,因机缘巧合成了搏击经营者,于年9月成立了淏龙搏击,短短一年时间便在重庆开了五家专业拳馆,他延请的教练中,有中国自由搏击冠军、俄罗斯的搏击世界冠军、巴西籍巴西柔术世界冠军、综合格斗MMA冠军、泰国泰拳金腰带获得者、他把世界上最科学最专业的格斗技巧引进重庆,让广大学员在减压塑型,锤炼意志的同时,也可以防身自卫,可谓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

王俊淏练过多年的自由搏击和泰拳,也打过一些搏击比赛,但是他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随之下降,高强度的训练或者受伤之后,体能恢复变慢。于是就想找一种既不会大量消耗体能,又能实战的优秀技法,问遍了搏击圈,有朋友推荐说,陈式太极拳张志俊这支的太极功夫架,既优美又管用。于是他拜在了张志俊老师的弟子李毅门下。

通过两年科学、严谨的训练,他越发感受到了“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太极新理念的高妙,也感受到了太极哲学的魅力。他说:“杠杠、切线、斜面等科学原理,结合太极拳的阴阳开合,引进落空等技巧真是巧妙绝伦,张志俊太极功夫的训练很辛苦,和公园里面看到的太极拳完全不一样;张志俊太极拳追求稳定的肢体角度、弧形速度、爆发力、结构稳定性等要求极致而苛刻,通过破坏对手的平衡达到轻松战胜的目的,我训练时间不长但受益匪浅,慢慢的把太极技法揉进巴西柔术中,今年上半年只训练了45天去参加巴西柔术全国比赛获得了金牌,这次国庆训练完太极拳二路炮锤之后出战巴西柔术重庆站的全国比赛,希望能结合太极拳技法在比赛中再次过关斩将获得金牌。”

笔者好奇地问,你和张志俊老爷子试过手么?王俊淏说:“不一样的体系怎么试手,只要你敢抓他的手,你就跑不了,能做到这样的,全国也许就他一个,他是天才来的,我们练的那些巴西柔术及擒拿相对来说简单多了。“

在每天的培训课上,有一位学员总是特别认真地做着笔记,他叫刘彦林,来自黑龙江内江,退休前是干特警的。他说:“早在初中二年级时就学过二十四式,但来到这里,就不能说练过太极拳了,只能说喜欢太极拳很多年了,在黑龙江,懂太极的人很少,照着视频练,把套路练全的人都叫“大师”了;退休后到处拜访明师,来这里之前,在陈家沟也呆过一段时间,见过很多人,参加这个班让我感触很深,首先是太极大师张志俊老先生和张鹏老师都亲自讲课做示范,不摆大架子,不耍大牌,这在别处是很少见的;别处一般是让二三十岁的年轻教练讲课(纯是教套路);其次,这个班在教套路的同时对攻防实用讲得比较多,让我看到了太极拳确实可以技击;再次,这个团队的氛围很和谐,不管是在课间还是晨练,老学员对新学员都不歧视不保守;请教他们时,都会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先后有十几个新老学员帮助过我,这让我很受感动。“

这天中午,在饭堂听完武痴刘彦林的习武故事之后,陈东展先生深感共鸣地说:”九年前,我上完第一天上午的课后,我不禁哭了……“笔者好奇地问:”何故?!“他说:”因为我在此前,已经习练太极拳八九年了,也曾在陈家沟住着练拳,可是感觉太极功夫没有上身,正在想放弃的时候,却有缘遇见了张志俊老师,并上了他的培训课……“原来,这位平日里爽朗大气的陈东展先生,也有这么曲折感人的习武之路。

据了解,陈东展年拜在张志俊先生门下,仅三年,太极功夫已有所成,于年开馆授徒,现已经是张志俊太极拳深圳学院的院长了。这次陈院长携同六名弟子前来郑州一起深造学习,其中有二位弟子笔者印象特别深刻,他们是深圳学院深受学员喜爱的金牌教练,是太极新秀梁健和林铭涛,笔者发现二位年轻教练在深圳学院授课时,讲解示范非常细致到位;林教练有问必答,知无不言;梁教练面对凡是比他年长的学员,他都尊称他们为哥或姐,从不以教练(老师)自居。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据陈院长说,梁健教练的套路练得非常到位,深得师爷赞赏。

在众多的学员中,笔者发现有几个年纪似乎跟张志俊先生也差不了多少,估计也年近古稀了,课间笔者问了位身材魁梧的老先生,得知他叫陈西林来自新疆伊犁,坐火车过来得48个小时,笔者问他是否一早就练过太极的,他说是退休后才练的,练太极才三年多。笔者问另一位相对瘦小的老先生,他说他叫张富到来自陕西西安,是年生人,比张志俊老师小三岁,初学太极不久,他这次是跟儿子来的,他说他下次想带12岁的孙子也来。

这么大老远的父子俩结伴同来,莫非都是武痴?笔者找到他儿子张勇了解到,原来他是个上班族,看到同事同学朋友人到中年,身体健康问题频发,于是有了危机感,便想找个可以锻炼又喜欢的项目来学,因去年在线听到读《高手》一书的内容,便接触了太极拳。张勇说:“像我这种情况的很普通,但也代表很多上班族,反正是过节,父亲身体也比较好,就带他进行一次文化之旅,或说是健康之旅、太极学习之旅吧!没想到,张老师这支的太极拳,竟然很讲科学,还这么实用,这么大的威力,让我大开眼界,惊喜连连,目前不敢说有功夫梦,只是希望按老师的方法坚持练三五年能有所成,从而也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则是下一步的事;至于我侄子下次来不来得看我哥嫂的意思,我练了再教他们怕是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现场感受大师的亲自教学会更真切生动。特别感谢张老爷子和张鹏老师倾囊传授正宗老拳法,我觉得好好练功,好好传承,就是对大师的最好回报吧!“

最后,张勇赋诗道:”本是无意过路客,却伴有心追梦人。新听泰山旧时雨,试窥古今江湖风。古来师传照大地,更喜志士展鹏程。祈盼正根散枝叶,皆成俊苗守武林。”据了解,来郑州跟张志俊先生学过拳的人中,最年长的82岁,来自福建;最小的只有7岁,跟家长前来。听完来自全国各地学员的故事,笔者对武术的这点热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有过功夫梦的人了。

话说,这天张鹏老师讲到“斩手”这一招时,又令学员大开了眼界。为了让大家能直观感受叠加劲的威力,他特意叫那举重教练上去试验,当张鹏老师只用右拳打在他的右胸上时,王教练还脸带微笑,当张鹏老师右拳打在往外挤往里卷的左掌上击打王葛林的右胸时,突见他大惊失色,身体往后直跌出去,连连退了好几步。直到培训结束,他还说右胸隐隐作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tq/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