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五遍,相信热爱历史的同学会看的
人类发展史关键词:继承,合作,交流,语言,文字,符号,自然,环境,时间,社会,文明,国家,工具,知识,技术,哲学,精神,物质,能量,信息,生产,生活,贸易,工艺,发明,物理,数学,化学,生产力,生产关系,交通,通信,分工,资源,权力,财富工具发展史: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使用火中石器时代(约BC1.2万~BC年):发明并使用弓箭,狩猎业发展新石器时代(约BC~BC0年):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铜石并用时代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具有历史意义的三次社会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第三次是出现了不从事生产、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前两次社会分工都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第三次社会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文字的发明数学AD年:中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AD~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公元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AD:西方第一个民间出版行业组织棗“书业公会”在英国成立AD:朝鲜以铅活字排印《通鉴纲目》,为世界最早的铅活字印刷书籍AD年:德国人发明铅字活版印刷术AD~年:麦哲伦率船队完成环球航行AD~: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自然科学创始人F.培根在世,将科学研究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以实验和归纳方法为欧洲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开辟新途径AD:意大利R.邦贝利的《代数学》出版,提出初步的虚数理论AD:意大利威尼斯最早建立银行AD:德国法兰克福出版世界上第一本有固定刊名的期刊《书会大事记》AD~:意大利伽利略进行自由落体加速运动实验,并用实验结果阐述了物体惯性的概念AD~:丹麦L.詹森和荷兰H.李普希发明显微镜AD:法国F.韦达著《分析方法入门》,为符号代数学奠基AD:荷兰首次采用G.墨卡托投影法出版地图集AD~:法国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R.笛卡尔在世,建立了二元论哲学体系,提出形而上学学说,并创立解析几何学公元16世纪:早期世界市场开始出现AD:英国W.吉伯发表《论磁体》,标志磁学诞生AD:英国哈得森发现地磁北极AD: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出版《新天文学》,创立了行星运动的椭圆定律和椭圆面积定律(即行星运动第一、第二定律)AD:意大利伽利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天空AD:英国J.纳皮尔创立对数理论AD:德国J.开普勒创立行星运动第三定律AD:荷兰W.斯涅耳发现光的折射定律AD~:荷兰思想家B.斯宾诺莎在世,提出“自因”概念,成为唯理论哲学的主要代表者AD:希腊制成第一台播种机,为现代播种机的雏形AD:法国B.帕斯卡发明利用齿轮转动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机AD:意大利科学家E.托里拆利和V.维维亚尼提出气压概念,发明了水银气压计AD~:英国物理学家I.牛顿在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制作牛顿色盘,观察到牛顿环,并确定了热学的冷却定律。代表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AD:波兰赫维留发表第一幅较详细的月面图AD~:荷兰C.惠更斯创制单摆机械钟AD:英国化学家R.玻意耳提出化学元素的科学定义,将化学确立为科学AD~:法国建凡尔赛宫,为欧洲最大王宫AD:荷兰A.van列文虎克和英国R.胡克发明显微镜AD:荷兰C.惠更斯利用摆的原理测量绝对重力值AD:英国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AD:丹麦O.C.罗默推算出光速AD:法国用浇铸法制出平板玻璃AD:德国G.W.莱布尼兹发表第一篇微分学论文,两年后又发表第一篇积分论文,创立了微积分学AD:荷兰C.惠更斯出版《光论》,提出光的波动说,导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定律,并解释了双折射现象AD:德国G.W.莱布尼兹发明能进行加减乘除的机械计算机AD:英国T.萨弗里制成第一台实用于矿井抽水的蒸汽机,首次将蒸汽用作工业动力AD:12月9日,英国F.豪克斯比制成第一台大功率静电起电机,并进行辉光放电实验AD:英国A.达比用焦炭炼铁成功AD~:德国D.G.华伦海特发明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并创立华氏温标AD:英国S.格雷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AD:英国西森发明经纬仪AD:英国J.凯发明纺织机的飞梭机构AD:法国C.F.迪费发表论文《论电》,提出电的二元流体假设,并总结出静电学第一个基本原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AD:瑞士伯努利父子发表水流能量方程,即伯努利方程AD:瑞士丹尼尔第一?伯努利提出不可压缩流体的能量守恒定律,称伯努利定理AD~:瑞典A.摄尔修斯创立以水的冰点为度、汽点为0度的温标。年,瑞典C.von林奈将两个固定点颠倒,即成为摄氏温标AD:瑞士L.欧拉著《寻找具有某种极大或极小性质的曲线的技巧》,标志变分法作为一个新的数学分支诞生AD:俄国G.V.里赫曼发明静电计,为第一架电学测量仪器AD:荷兰N.居赖于、P.van穆申布鲁克与德国E.G.von克莱斯特分别发明了最早的电容器:莱顿瓶AD:英国赖特最早提出银河系概念AD:J.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英国产业革命开始AD:英国H.卡文迪什发现氢AD年:英国J.瓦特完成蒸汽机的发明AD:法国J.-L.拉格朗日探讨代数方程根式求解问题,考虑有理函数当变量发生置换时所取值的个数,成为置换群论的先导AD:瑞典C.W.舍勒和英国D.卢瑟同时发现氮AD:瑞典C.W.舍勒发现氧AD:瑞典J.G.甘恩、T.O.伯格曼分别用碳还原法从软锰矿制取锰AD:瑞典C.W.舍勒发现氯AD年:英国J.威尔金森发明较精密的炮筒镗床,为第一台真正的机床。AD年7月4日:《独立宣言》在北美殖民地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并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AD:法国A.L.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否定了燃素说AD:英国F.W.赫歇耳发现天王星AD:瑞典C.W.舍勒发现钨AD:英国J.瓦特发明和试制双动式蒸汽机成功。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西方国家出现第一次技术革命AD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制成世界第一个热空气气球升空,同年载人升空,为人类首次升空航行AD:英格兰T.贝尔发明的滚筒印花机投入生产AD:英格兰T.贝尔发明的滚筒印花机投入生产AD:法国C.A.库仑测定静电相互作用和静磁相互作用,发表了库仑定律,为静电学奠定了科学基础AD:法国C.A.库仑用机械啮合概念解释摩擦,首次提出摩擦理论AD:英国圣托马斯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手摇缝纫机AD:英国W.格雷哥尔发现钛AD:法国N.吕布兰发明制碱法获专利,并在巴黎近郊建成第一个吕布兰法碱厂AD:法国G.蒙日发表《关于把分析应用于几何的活页论文》,为微分几何学先驱AD:英国E.C.琴纳最先在欧洲采用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实现了人体的主动免疫AD:法国G.蒙日出版《画法几何》,使画法几何成为几何学的一个专门分支AD:德国物理学家M.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发表《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规律》,提出量子论学说。后获年诺贝尔物理学奖AD:美国W.H.卡里尔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空调装置AD:6月,美国H.福特在底特律创建福特汽车公司AD:美国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试飞成功AD:德国A.科恩制成应用光电池的传真机AD:英国物理学家J.A.弗莱明制成真空二极管AD:美籍德国物理学家A.爱因斯坦发表《论动的电动力学》一文,以崭新的时空观首次阐述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AD:12月1日,世界第一家电影院在法国巴黎建成AD:英国尤金?劳斯特和斯托克维尔发明有声电影取得专利权AD:美籍德国物理学家A.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阐述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AD: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天然放射源产生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出质子,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AD:美国L.欧文首次使用折叠式降落伞从飞机上试跳成功AD:英国伦敦开始第一次无线电广播AD: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有声电影正式诞生AD:美国飞行员查尔斯?林白单独飞越大西洋AD:英国科学家A.弗莱明发明青霉素AD~:美国纽约建帝国大厦AD:美国天文学家C.W.汤博发现冥王星AD: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G.E.米奇利和A.L.黑内制得氟利昂AD:美国罗姆-哈斯公司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造出有机玻璃AD~:德国建成从科隆至波恩全部立体交叉的四车道公路,为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AD:德国科学家M.诺尔和E.鲁斯卡发明透射电子显微镜AD: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AD:美国物理学家考克饶夫特和爱尔兰科学家制成世界第一台粒子加速器AD:美国特艺色公司研制成功彩色胶片AD:美国科学家C.E.克利顿和N.A.威廉斯发明原子钟AD:美国杜邦公司首创合成纤维尼龙AD:美国拍摄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AD:美国科学家C.K.卡尔森发明静电复印技术AD:匈牙利科学家比洛兄弟发明现代圆珠笔AD:美国C.F.卡尔森首创图像复印技术AD:德国制成喷气式飞机AD:商业电视问世AD:德国V-2导弹试射成功,为世界第一枚弹道导弹AD:E.费密等在美国建成世界第一座裂变核反应堆,标志人类进入利用核能的时代AD:美国科学家J.W.莫奇利和J.P.埃克特研制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AD:美国进行世界首次核试验AD: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AD: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AD:苏联拍摄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立体长故事片《鲁滨孙漂流记》AD:美国贝尔飞机公司研制的XS-1型实验喷气式飞机首次超音速飞行AD~:美国科学家J.巴丁、W.H.布喇顿和W.肖克莱发明晶体管AD~:美国纽约建联合国总部大厦AD:英国科学家D.伽柏提出新的成像原理“全息术”AD年: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斯基教授发明的放射性碳素断代技术开始应用,为史前考古学上的一次革命AD~:苏联勇士号探测船在太平洋进行深海调查,测得太平洋查林杰海渊深米AD:美国纽约首先采用宽银幕放映技术AD:第一台普通纸静电复印机问世AD:苏联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AD: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AD:英国两名登山运动员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AD:美国开始试播NTSC制彩色电视AD:美国科学家J.D.沃森和英国F.H.C.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AD: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AD: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AD:美国安派克斯公司制成四磁头广播用磁带录像机AD: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AD:美国物理学家J.S.C.基尔比发明半导体集成电路AD:美国研制成功工业机器人AD:美国发射世界第一颗通信卫星AD:美国物理学家T.H.梅曼研制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AD: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AD:美国首次发射金星探测器“水手2号”,为人类成功发射的第一个行星探测器AD:荷兰飞利浦公司开始生产盒式磁带录音机AD:美国杜邦公司制成合成革AD:苏联“上升2号”宇宙飞船两名宇航员实现人类首次太空行走AD:美国无线电公司公布的液晶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AD:美国阿波罗Ⅱ号飞船实现人类首次登上月球AD:英国研制的“鹞式”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开始服役AD~:美国芝加哥建西尔斯大厦,为当时世界最高建筑AD:苏联“礼炮”1号航天站发射进入太空,为人类第一个航天站AD:日本试制成磁悬浮高速列车AD:中国培育成世界上第一批具有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AD: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落成AD: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制成高转换率的太阳能电池AD~:美国纽约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总部大楼,由P.约翰逊设计,为后现代主义代表作AD: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实现首次太空飞行AD:日本施乐公司和佳能公司研制出彩色复印机AD:美国“先驱者”10号探测器经11年飞行越过海王星轨道,成为飞离太阳系的第一个人造天体AD: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失事,7名机组人员遇难AD:苏联发射和平号宇宙空间站AD:苏联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AD:美国研制的B-2隐形轰炸机首次亮相AD:7月17~22日,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分裂出的21块碎片连续撞击木星,世界上几乎所有天文台和亿万天文爱好者都观测到了这一天文奇观AD:6月29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实现对接AD:9月26日,英国剑桥大学宣布开发出激光脉冲时间为10万分之一秒的技术,可使信息高速公路传输信号大大提高AD:10月6日,瑞士天文学家宣布,在银河系发现一颗行星,为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以外的第一颗行星第一次产业革命:牛顿定律,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产业革命:电的发现,电器时代第三次产业革命:量子,IT时代盈利模式: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RDandMarketing运作模式:社会资源整合 2、白种人7万年前,黄白种人F-M89/(P14)(Gm血型是ab1b3)也离开非洲,他们没有走海岸线,而是走陆路,6万年前到达西亚(苏美尔、伊朗、巴基斯坦)并定居在那里,形成欧亚人群(Gm血型突变为afb1b3)。目前,F占德拉维达(达罗毗图)诸民族的13%、印度印欧语系的3%、伊朗族的5%、乌孜别克族的7%、哈萨克族的4%、喀山鞑靼的4%、吉尔吉斯族的2%、阿尔泰族的2%、藏族的1%、蒙古族的1%。接着,G-M、H-M69(M52)、J-M()从欧亚人群分离出去,G-M迁移到意大利、小亚细亚、伊朗,今天的意大利族的6%、伊朗族的4%、土耳其族的7%拥有G;H-M69(M52)迁移到印度,今天操印欧语系的印度人的20%、德拉维达(达罗毗图)诸民族的18%拥有H;J-M()是阿拉伯的祖先,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今天中东阿拉伯族的48%、埃塞俄比亚族的15%、达罗毗图诸民族的12%、维吾尔族的10%、哈萨克-吉尔吉斯族的5%、乌兹别克族的8%、蒙古族的2%、宁夏回族的8%、俄罗斯族的3%、土耳其族的25%、伊朗族的12%、意大利族的20%、墨洛哥的15%、苏丹的10%拥有J。I-P19(M)也从欧亚人群分离出去,迁移到北冰洋沿岸,今天冰岛族的37%、苏格兰族的20%、挪威族的30%、拉普人的30%、德意志族的25%、西班牙族的12%、西班牙族的15%、意大利族的15%、伊朗族的14%、中东阿拉伯族的5%、俄罗斯族的18%、土耳其族的15%、喀山鞑靼的15%、涅涅茨人的6%、鄂温克族的6%、科里亚克族的7%拥有I。K-M9也从欧亚人群分离出去,由于东部高山的影响,K-M9分为两个方向继续向东迁徙,一部分L-M20(M11)向南,进入印度次大陆。今天,印度操印欧语系的人26%、操德拉维达(达罗毗图)语系的30%、维吾尔族的3%、乌孜别克族的2%携带L,中东人也有1-2%携带L。3万年前L与从南部沿海进入印度的“海上移民”棕色人种C4、C5遭遇,其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新来的侵略者L与棕色人种的女人们交配,而那些棕色人种的男人们则大部分遭到杀害。今天C4、C5占整个印度(包括印欧语系和达罗毗图语系)诸民族的比例为5%,但在个别达罗毗图语系民族中比例达到20%。今天的德拉维达(达罗毗图)诸民族就是L、H与C、F的融合。K-M9另外一部分M-M5(M4/H17)继续东进,来到澳洲,今天伊里安查亚的70%、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4%拥有M。K-M9的另外一部分K(K*+K1-SRY+K2-M70+K3-M)则进入澳洲和中国,今天苏门答腊岛的15%、婆罗洲的16%、伊里安查亚的5%、巴布亚新几内亚的59%、澳洲土著的25%、汉族的10%拥有K。K-M9另外一部分P-92R7/P27/M45/M74于3.5万年前向北面的兴都库什山走去,继续向北进入中亚里海北岸游牧,即今天的印欧语系。印欧语系西支染色体突变为R-M,Gm血型由afb1b3突变为fb1b3。后来R突变为R1-M和R2-M,M又突变为R1a-SRY.2和R1b-P25;R1a又突变为R1a1-M17,R1b突变为R1b1-M18、R1b2-M73、R1b3-M。公元前0年,印欧语系西支R1b离开故乡分好几路向四面八方扩张。西支一路到了希腊,西支二路到了意大利(这两路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起源)。西支三路穿过中欧一直到达不列颠诸岛(凯尔特人的祖先)。西支还有两路北上到了东欧波罗的海,西边的为日尔曼、东边的为斯拉夫。这些西支白种人每到一处,就征服或同化当地的土著(尼安德特人),把自己的语言传播到那里。公元前0年,最后一拨印欧语系西支R1a(M17/H16)也离开里海北岸的故乡,一路南下分别占领了伊朗、苏美尔、阿富汗和达罗毗图语系的印度,他们都号称雅利安人。这拨人里面还有一部分(RxR1)从印度出发,继续往西南行进,远抵喀麦隆。今天,冰岛族的40%、苏格兰族的75%、德意志族的48%、西班牙族的65%、意大利族的44%、挪威族的25%、俄罗斯族的6%、土耳其族的14%、涅涅茨人的4%、塞尔库普人的4%、拉普人的6%、中东阿拉伯的5%、伊朗族的5%、喀山鞑靼的4%、乌孜别克族的7%、维吾尔族的17%、宁夏回族的12%携带R1b。今天,俄罗斯族的47%、挪威族的35%、冰岛族的22%、德意志族的22%、拉普人的20%、印度讲印欧语的40%、讲德拉维达(达罗毗图)语的8%、阿尔泰族的50%、喀山鞑靼的18%、乌孜别克族的18%、维吾尔族的18%、哈萨克族的5%、吉尔吉斯族的40%、涅涅茨人的10%、塞尔库普人的18%、拉普人的20%、伊朗族的13%、土耳其族的6%、中东阿拉伯的2%、藏族人的5%、宁夏回族的5%携带R1a。今天,德拉维达(达罗毗图)语的8%、印度操印欧语的3%、维吾尔族的4%、乌孜别克族的4%、吉尔吉斯族的2%、哈萨克族的1%、土耳其族的1%、伊朗族的1%、澳洲土著的6%、喀麦隆土著的45%拥有RxR1。印欧语系东支染色体没突变,仍然是P,但Gm血型由afb1b3突变为ab3st。今天,P主要分布在中亚,其次印度的分布比例也较高(与中亚人历次军事南侵和商旅往来有关),最后中东与东亚也有零星分布(主要是当时中东和东亚人口众多,而当时的印度人口不算太多)。印欧语系东支于2万年前向东迁移,到达新疆及蒙古高原,称吐火罗人,他们后来全部同化于突厥人、蒙古人之中,但却给其带来了P的染色体和ab3st的Gm血型,并使突厥人由棕种-黄种人变成为黄棕白混血人种。西伯利亚最初是土著棕色人种C,后来I又移民过来,再后来阿尔泰人(P*、C)又移民过来,最后黄种人N也移民过来,最终融合形成雅库特人(N占75%,C、Q各占10%,O占5%)、楚科奇人、科里亚克(N、C各占32%,Q占17%,O、I各占9.5%)人、尼夫赫人、尤卡吉人、勘察加Itelmen人等古西伯利亚人(北亚人)。1.5万年以前,部分北亚人(母系是黄种人但父系却是白种人P)又经过白令陆桥进入了美洲,成为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N占50%,Q3占47%)、印地安人(基本上是Q3)。北亚人在向西伯利亚、美洲行进过程中,一部分到达美洲,Y染色体从P突变为Q3-M3(H15);一部分从西伯利亚南下中原,Y染色体从P突变为Q1-M,混入中原通古斯,再后来成为东夷最西一部、最后成为今日河南汉族的一部分;一部分Y染色体从P突变为Q2-M25/。 5万年前,K-M9中的L-M20(M11)、M-M5(M4/H17)、K、P-P27(M45)白人分离出去之后,剩余的人群染色体突变为M,接着又分为N、O,但Gm血型仍然是afb1b3,而没有象印欧人一样突变为fb1b3。N、O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匆匆通过,进入东南亚,这期间也融入了少量棕色人种的基因。剩余的N、O的另一支留居西亚(苏美尔、伊朗、巴基斯坦)故土,到后来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克里特岛文明和伊朗-阿富汗的先雅利安文明。4万年前,在东南亚的密林里,N、O演变为黄种人。黄种人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在与棕色人种的对比中,渐渐占据了优势,并最终将自己居住区域(华南-东南亚)的棕色人种不分男女全部予以种族灭绝,而不是同化融合。也就是说,此时华南南部和东南亚随着黄种人的到来,Y染色体发生了C、D被O的替换。2.5—3万年前,O-M后来又突变为沿海支黄种人O1-M、中间支黄种人O2-P31、内陆支黄种人O3-M。沿海支黄种人O1称澳泰族群,线粒体单倍群B4a,B4b,M7b是其母系特征。O1后来又突变为O1a-M、O1b-M50//。在北部湾一带,O1孕育了很长时间。1.4万年前,O1向东迁徙,散布到了整个广东和台湾的海岸线上,台湾的原住民就是此时始形成遗传基础,后来发展成为百越。稍后,O1又有部分沿着越南海岸南下,后来发展成马来族群。1万年前,广东西部的百越和东部的百越发生了差异,西部群体后来演化成仡佬族(又向西北迁徙到了贵州,建立了夜郎诸国,同化了当地的许多南亚语百濮族群),而东部演化为侗傣族群。中间支黄种人O2又称南亚(百濮)/澳斯特罗-亚细亚,形成于柬埔寨-泰国,并散布于整个中南半岛(除缅甸北部)、中国云南省东部、广西省和海南岛,今中国的佤-德昂-布朗、缅甸-泰国的孟族、柬埔寨的高棉族、越南的京族、马六甲族、尼科巴族、印度的蒙达族、斯里兰卡的维达人都是其后代。另外,百越民族中,泰国泰族的65%、中国壮族的35.95%也是O2的后代。O2后来又突变为O2a-M95、O2b-SRY,O2a又突变为O2a1-M88/、O2b又突变为O2b1-47z。内陆支黄种人O3-M,最初聚集在缅甸、中国云南省西部,O3后来又突变为O3a-M,O3b-M、O3c-M/Line1、O3d-M7、O3e-M。O3a又突变为O3a1-M、O3d又突变为O3d1-M、O3e又突变为O3e1-M/。O3e1进一步突变为O3e1a-M。当时,第四纪晚更新世冰期(距今7万年)不仅仅造成了海平面下降、大陆边缘延伸,另一个效应是一些不高的山都是积雪冰封,使得南岭等山脉成了黄种人向北进入长江流域的天然障碍。1万年前,冰期结束,使得黄种人大量北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的星星之火在各地的黄种人中燃烧了起来,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被拉动了。黄种人的北上分三条路线进行。中间支黄种人南亚(百濮)民族的一支南蛮(苗瑶),北上经过贵州、到达四川,接着沿着长江往下走,到了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包洞庭湖平原、西尽三峡川东、北达豫南豫中、东抵鄱阳湖的广大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苗,Y染色体是O2a*,后来汉藏部落O3d混入南蛮,而南蛮的O2a1则脱离南蛮混入南部百越。南蛮先后创造了石门皂市下层文化(为前)→大溪文化(前--前3)→屈家岭(湖北京山县)文化(前0—前0)→湖北龙山文化(青龙泉三期,前,与中原龙山文化有较大区别)四种新石器文化。中间支的南亚(百濮)民族的其他支,没有随苗瑶支北上,而是继续留居中南半岛故乡。内陆支黄种人O3沿着四川的几条大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北上,(另一种途径折返向西经喜马拉雅山南麓达阿富汗,然后经新疆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东进)来到了黄河上游地区,形成了所谓汉藏(羌华)民族。由于广西、云南、中南半岛、海南居住着百濮,湖南北部居住着苗瑶,所以沿海支黄种人的百越民族最早的扩散方向是空旷无人的东北和正东。多年前,广东东部百越开始萌发新石器文化和农业文明,并分三支迅速扩张开来。第一支向东北迁徒进人江西,形成干越;部分干越后来东迁进人浙江,形成了於越,在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於越先后创造了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前~前年)、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分为马家浜和崧泽两期,为前4~前3年)、良渚文化(前3~前2年,与山东龙山文化有更密切的联系)、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前3~前0年)。於越民族继而又从江苏进入山东,与当地的苗瑶、通古斯融合创造了先东夷文化。第二支渡海迁徙到台湾岛,形成了台湾平埔族的一部分。第三支在广东和福建内部扩张,闽越向北分出了东瓯,南越向西分出了西瓯。西瓯和雒越融合形成了壮族,唐朝时壮族一部继续西迁到西双版纳、南迁到老挝、泰国,征服并同化当地的百濮土著,形成傣族/泰族。今壮族的17.9%、泰国泰族的10%、越南京族的7%、柬埔寨高棉族的8%、土家族的20%拥有M。公元前,在汉族的扩张压力下,百越民族纷纷离开东南沿海。特别是闽越在强制移民政策下,几乎完全离开了福建。部分闽越群体逃亡到了广东,并渐渐向西迁徙到贵州,演化成了水族。广东的南越群体也大规模地向西北迁徙,形成了今天的侗族类群体。同属黄种人东部沿海支的南岛民族,沿着越南海岸南下,来到马来半岛,征服当地的南亚百濮土著,接着向南面广阔的大洋进发。公元前0年之后,扩散到了印尼、菲律宾。公元后又进一步扩散到马达加斯加、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吉尔伯特(基里巴斯)、关岛查莫罗、加罗林群岛(波纳佩-雅普-特鲁克)、帕拉乌、瑙鲁]、美拉尼西亚[斐济、莫图、雅比姆、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波利尼西亚[新西兰毛利、乌维亚、萨摩亚、汤加、图瓦卢(艾利斯)、钮埃、库克群岛拉罗通加、社会群岛塔西提、土阿莫图、马克萨斯、夏威夷]。波利尼西亚南部群岛的棕种C含量浓厚。4、黄种人进入北方取代棕色人种1万年前,沿海支、内陆支的黄种人分别北上,阿尔泰在与吐火罗人(Y染色体单倍群为P)第一次混血的基础上,又与当时北上的两支黄种人发生了第二次混血,形成黄棕混血的黄种人北亚人种。东部阿尔泰通古斯混有较多的沿海支成分O1,但也混有很多内陆支成分O3(可能是进入文明时代后加入的);中部阿尔泰蒙古混有较多的内陆支成分O3;西部阿尔泰突厥也开始混入了大量的内陆支成分O3。目前,蒙古族血统中,C3占55%,O3占20.5%,O1占4.2%,O2占1%,K占4%,N占5%,R1a、D、Q、J各占2%,RxR1占1%,F占0.8%,R1b占0.5%。朝鲜族血统中,O2占39%,O3占30%,O1占2%,O*占3%,K*占2%,J占1%,C占16%,D占5%,N占2%。满族血统中,C占20%、D占6%、N占5%、O占68%、P占1%。维吾尔族有10%的阿拉伯血统J、3%的印度黄白血统L、39%的雅利安血统R、4%的蒙古血统C、4%的藏族矮黑血统D、2%的芬兰黄种人血统N、14%的汉朝唐朝戍守西域的汉族士兵血统O3。C3突变为C3a–M93、C3b-P39、C3c-M48/77/86。C3-M(P44)占布里亚特蒙古族的60%、蒙古族的55%、达斡尔族的31%、锡伯族的27%、哈萨克族的45%、乌孜别克族的17%、吉尔吉斯族的10%、维吾尔族的4%、阿尔泰族的23%、雅库特族的11%、土耳其族的1%、喀山鞑靼的1%、古西伯利亚科里亚克族的30%、宁夏回族的23%、藏族的2%、印度讲印欧语的3%、塞尔库普的3%。C1-M8//占鄂温克族的65%、鄂伦春族的61%、日本大和族的8.5%、阿伊努人的90%、朝鲜族的16%、满族的20%(含C3)、赫哲族的30%。C2—M38占澳大利亚土著的70%、伊里安查亚的25%、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婆罗洲的17%。C4-M占印度(包括印欧和达罗毗图语系)的比例为5%。D分布于印度安达曼群岛土著(%)、苏门答腊岛土著、冲绳人(55%)、藏族(50%)、土家族、彝族、缅甸族、克钦/景颇族、瑶族、日本(34.7%)、朝鲜(5%)、满族人(6%)、维吾尔族(4%)、阿尔泰族(4%)、蒙古族(2%)、乌孜别克族(2%)、哈萨克族(1%)。N所占比例中,布里亚特为27%、叶尼塞鄂温克族17%、中国鄂温克族0%、鄂伦春族的5%、赫哲族18%、朝鲜族2%、满族5%、达斡尔族9%、锡伯族21%、蒙古族5%、阿尔泰族4%、哈萨克族7%、吉尔吉斯族3%、喀山鞑靼21%、乌孜别克族2%、维吾尔族2%、日本2%、藏族5%。O1—M所占比例中,布里亚特蒙古人5%、锡伯族7%、达斡尔族4%、蒙古族4.2%、满族5.6%、乌尔奇Ulchi(赫哲亲属)3.8%、雅库特4%、宁夏回族的8%、古西伯利亚尼夫赫6%、堪察加人的6%、科里亚克人7%、朝鲜族的2%、日本人3.4%、叶尼塞鄂温克3.2%、中国鄂温克族5%。O2—M95主要分布在泰国-缅甸的孟族、柬埔寨高棉族、越南京族等南亚(百濮)语系和中国的苗瑶语族;而且,百越民族如泰国泰族的65%、中国壮族的35.95%也是O2;另外,东北亚O2含量也很高,如日本的O2比例高达31.7%,朝鲜族O2比例亦高达39%,满族的O2比例为26.4%,赫哲族为5%、达斡尔族为21%、鄂伦春族5%、叶尼塞鄂温克0%、中国鄂温克族2%、锡伯族1%、宁夏回族的2%、蒙古族1%。O3所占比例中,蒙古族20.5%、锡伯族30%(含O*)、达斡尔族27%(含O*)、满族36%、赫哲族46%(含O*)、鄂伦春族22%(含O*)、朝鲜族30%、日本人20.1%、维吾尔族14%、哈萨克族8%、吉尔吉斯族24%、宁夏回族17%(含O*),中国鄂温克族28%(含O*)、叶尼塞鄂温克族和布里亚特蒙古人为0。阿尔泰人在黄土高原(突厥)的故土被内陆支的黄种人(汉藏民族)霸占,生活在那里的阿尔泰人不是被屠戮就是向北面的家园逃窜,所以今天黄土高原的居民很少有阿尔泰特有单倍群C的发现。阿尔泰人在华北(通古斯)的故土遭到了沿海支黄种人的大规模入侵,不过,沿海支黄种人相对比较温和,与通古斯和平共处而不是屠戮,二者逐渐融合为新的民族---东夷,东夷的C成分相对浓厚。新石器时代,阿尔泰人在阴山以北创造了以细石器/刮削器在生产工具中占优势的狩猎文化,与阴山以南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仰韶文化有明显不同。商族的母系祖先东夷从燕山地区南下到古河济之间的进程中,一部分阿尔泰人(蒙古群)也随之从大兴安岭山原南下来到商族祖居的赤峰市、朝阳市、承德市、北京市,创造了拉苏克游牧文化之一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后来的匈奴、坚昆、丁零、金山突厥等突厥部落,都是黄种人居于统治地位的棕色白色混血人种。随着突厥人的西迁中亚,他们与当地的晚于吐火罗人到来的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也发生融合。公元年突厥族群的匈奴西迁,演化为保加尔人。公元年蒙古族群的柔然人厌达人西迁,一部分被斯拉夫人同化,一部分被保加尔人同化。保加尔人的一支演化为目前的楚瓦什人,保加尔人的另一支被斯拉夫人同化为保加利亚人。中亚北部的突厥族群可萨人、佩切涅格人、乌古思人、钦察人逐渐演化成目前巴什基尔人、库梅克人、诺盖人;后来一部分与西迁的蒙古人融合为鞑靼人。黄种人乌拉尔支N-LLY22g,后来又突变为N1-M、N2-P43、N3-Tat,而N3-Tat后来又突变为N3a-M(M)。N-LLY22g跟随内陆支黄种人来到黄河上游,并进入突厥地盘,与O3一起征服了突厥,成了那里的主宰,原始突厥语、汉藏语、乌拉尔语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乌拉尔语。前0年,N途经阿尔泰山,最终西迁至乌拉尔山,形成乌拉尔族群。乌拉尔族群与当地的占人口多数的斯拉夫-日尔曼人(R)、波罗的海人(I)融合,形成芬兰-乌戈尔人,再后来分成三支向外扩散:向北的一支沿着伏尔加河上游进入北欧,演变为芬兰人、芬兰以北的拉普人(N占45%,I占30%,R1a占20%,R1b占5%)、爱沙尼亚人、莫尔多维亚(莫尔多瓦)人、乌德穆尔特人、马里人、卡累利阿人、科米人(黄种人);向西的一支演变为马扎尔人;向东一支,沿卡马河、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演变为汉蒂(奥斯恰克)人、曼西(沃古尔)人等。剩下的乌拉尔族群被称为萨莫耶德人,包括涅涅茨人(分布在北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脉两侧,N占80%,R1a占10%,I占6%,R1b占4%)、塞尔库普人(N占7%,R1a占18%,R1b占6%,C占3%,Q占66%)、牙纳桑人,他们生活在俄罗斯极北地区,是相对纯粹的黄种人。黄种人沿海支和内陆支大规模来到北方以后,分别对当地的阿尔泰-棕种男人进行了杀戮和驱逐,但保留了阿尔泰-棕种女性(Gm血型是ag+axg+ab3st)以婚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北迁的黄种人的后代与阿尔泰-棕种的后代是同母异父。当历史进入了阶级社会,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奴隶的需求使得黄种人对遭遇到的棕种男人不再灭杀。那段时期黄种人才到达的边缘地区,比如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日本列岛,棕色人种的成分被大量地保留了下来。日本列岛在棕色人种绳文人到来时还可以通过大陆架很容易地到达,而当黄色人种来到东北亚时,已成为茫茫大洋相隔的海岛,是黄种人传说中的蓬莱仙岛。现在北海道的虾夷人(阿伊努人)和种子岛的部分居民就是绳文人的后代。日本的黄种人----弥生人,是春秋战国之后从中国大陆迁入的东夷人(O2+O1)、汉族人(O3)、通古斯人(C1),弥生人在九州岛登陆,然后向本州岛及更东北方向扩张的过程中,对旧石器的绳文人进行了征服和奴役,造成了日本绳文人比例的下降。但是到年,本州岛的北部和库页岛,都还是虾夷人的领地。 从日本各地的遗传结构看,棕色人种的遗传比例虽然是从西往东递减,但各地的该种成分都不在少数。所以日本人总体上应该算是两个人种的混血。日本大和民族的Y染色体类型中,O-M占54.2%(其中O2--M95占31.7%,O3--M占20.1%,O1--M占3.4%);D占34.7%;C1-M8占8.5%;N占1.6%。阿伊努人的Y染色体类型中,C1-M8占90%,D占10%。 文章较长~可以先收藏~~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z.com/xjebtq/1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5年冬季一月新番前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