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宣外燥剂

杏苏散(《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甘草、前胡、苦桔梗、枳壳、生姜、橘皮、大枣、杏仁

功效:轻宣凉燥,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歌:杏苏散用陈夏前,枳桔苓甘姜枣全。

桑杏汤(《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

功效:轻宣温燥,凉润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方歌:桑杏豆豉与沙参,贝栀梨皮温燥饮。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

功效:清燥润肺,益气养阴。

主治:温燥伤肺重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歌:清燥救肺参草杷,桑膏胶杏麦胡麻。

滋阴润燥剂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组成: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功效: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

1、肺胃阴伤之虚热肺痿。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配伍特点:一是麦门冬与半夏用量比7:1,润燥相济,以润为主,滋而不腻;二是健脾养胃而补肺,体现培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

方歌: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山药、生黄芪、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

功效: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主治:消渴气阴两虚证。口干而渴,饮水不解,小便数多,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方歌: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

增液汤(《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麦门冬、细生地黄

功效: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方歌:增液汤,麦玄黄。

以上内容为小编总结、整理,如有错误,还望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的小小搬运工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ls/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