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的方言叫河洛话,大安人自然是河洛人了,而河洛的源头是《河图》与《洛书》。

八卦图正是衍生自中国古代的《河图》与《洛书》,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这两幅星图所作。其中《河图》演化为先天八卦,《洛书》演化为后天八卦。

太极八卦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四象

四象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指《易传》中的老阳,少阴,少阳,老阴,又指四季天然气象,在秦汉以后逐渐指代源于远古星宿信仰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群星,也称四神、天之四灵,四圣将。

易传四象与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龙表少阳主春,白虎表少阴主秋,玄武老阴主冬,朱雀老阳主夏。

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

四象又衍生出来了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来源

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上的绘画就已有完整记述。

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如东方苍龙,角宿象龙角,氐、房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南方朱雀则以井宿到轸宿象鸟,柳宿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嗪,翼为羽翮。

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后又将其运用于军营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如《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中国古代绘制地图时,习惯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现代地图的惯例相反。

陈皓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又曰:“旒(liu,旗子上的飘带)数皆放之,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也。”即说其表现形式是将“四象”分别画在旌旗上,以此来表明前后左右之军阵,鼓舞士气,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

《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论及其作用时说:“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可见其作用之大。

范畴规划

四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最早指的是老阳,老阴,少阳,

四象图

少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为一,意为混沌,两仪指的是阴、阳,而四象就是从阴、阳中衍生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金,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们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宿,也称四神、四灵。

道枢曰: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

易传中称四象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但在宋明时期周易四象已和天星四象划上等号,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所以日月星辰为天之四象而分阴阳,水火土石为地之四象而分刚柔。

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

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值得注意的是,事实上中国对此天之四灵只有“四圣将”的称谓,而没有四圣的说法。

四象分类

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

三垣四象廿八宿

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5]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在我国古代星相学,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6]

代表涵义青龙

青龙为星名,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

四象之青龙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其状如一条龙,又称苍龙,其色青,表东方,[7]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甲乙与春季。

《淮南子》卷三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故而青龙或为四象之首。

本为中国古代星宿崇拜之四灵,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作为老君护卫神,如《抱朴子·杂应》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三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

道教修炼又有存神之术,以为存思神灵形象名字等,可得神灵护卫,如《北极七六紫庭秘诀》:“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逢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周迎数千万重。”

四方神是存思身外神灵的主要对象,但所说形象名字等不尽一致。宋以后的斋醮道场,则有合役二十八宿降妖除魔之说。

白虎

白虎原为古老神话中的西方之神,从先秦时代开始

四象之白虎

它就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庚辛与秋季,四象合于五行,西方白虎又多了象征五行中金行的意义。

而五行又与五常合一,所以毛苌注《诗》曰:“白虎玄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

周朝时,封建制度正式确立,星宿观念正式成熟,天象得以划分。西方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周天八十度。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白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白虎是其祖先。

对白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多个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

朱雀

朱雀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南方之神,是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辅黄图》所谓的“天之四灵”之一。

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丙丁与夏季。

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朱雀与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且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更加尊贵。

亓鑫铭所著《泛亚论》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朱雀所代表的南方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

而辞书之祖《尔雅释天》云:“咮谓之柳,柳,鹑火也。”,郭璞、邢昺的《尔雅注释卷六·释天第八》又云:“鹑火,柳之次名也。”

《鹖冠子?度万第八》则曰:“凤凰者,鹑火之禽。”

可见凤凰并不等于朱雀,甚至凤凰要受朱雀统辖。

玄武

玄武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北方之神,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颛顼与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壬癸与冬季。

(一)玄武乃龟蛇。

《经稗》:“斗牛女虚危室璧七宿有龟蛇体,故曰玄武。”

《楚辞·远游》:“时暧(日逮)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二)“玄武”天龟。

《礼记·曲礼(上)》云:“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

《周礼》云龟:“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郑注云:“属,言非一也。其色,天龟玄,所谓玄武是也。”

(三)玄武为龟与蛇。《左传》:“玄武在北方也。龟、蛇二虫共为玄武,故蛇是玄武之宿,虚危之星也。”

《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说:“北宫玄武、虚、危”。《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北方属水,故北方神即是水神。

《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雨水为万物生长所需,且水能灭火,所以玄武的水神属性,颇为民间重视和信仰。中国古代素将伟大的神力和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现象相类比,崇拜生殖的神力。

易有四象四象学说

《周易》,主要是讲阴阳、八卦、64卦变化的古书。

《黄帝内经》(或说《素问》和《灵枢》)中的藏象学说,是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方面的应用。

《周易》里面讲八卦、64卦的变化,没有涉及五行,这是因为,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

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根源都是太极、阴阳、四象学说。

四象学说之后,出现五行学说与八卦学说两个发展方向。

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拨开迷障,深入探究这些古老学说的本质问题。

四象学说的出现,有助于古人认识客观世界。

“象”,就是以“象”类物,是古人的一种分类和分析事物的方法,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四象是指: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分别可以代表春、夏、秋、冬;生、长、老、死等等四类事物和现象,将事物和现象分成四个阶段、四种相联系的情况。

为了更便于理解,古人又用了四种常见的事物代替上述四象。

这四种常见的事物就是“木火金水”。

具体代替方法就是:木——少阳;火——太阳;金——少阴;水——太阴。

“木火金水”代替“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以后,就不再是具体的生活中的这四种常见事物,它们变成了“四象”,被人为地赋予了概念,变成了哲学理论上的东西。以后,当古人认为其它事物和现象分别与“木、火、金、水”类似时,就可以分别被归类于“木火金水”四象了。

“木火金水”,就是后来五行学说中的“四行”。

如果用数字1、2、3、4表示四象,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则太阳、少阳对应1、3,太阴,少阴对应2、4。然而“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太阴为阴之所终阳之所始,太阳相反,而1为阳之始,2为阴之始,因此应改为太阴为1,太阳为2,少阳为3,少阴为4,故水1、火2、木3、金4。

1、2、3、4之和为10,10可分成1、2、3、4,所以,10可以看作太极。

太极分阴阳,10可分为5、5,一个为阴气5,一个为阳气5。

木火相生为阳,“木、火”都是由“阳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阳”。

金水相生为阴,“金、水”都是由“阴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阴”。

由水变化到木,是阴气渐少,阳气渐多的过程。由火变化到金,是阳气渐少,阴气渐多的过程。

所以,四象(木、火、金、水)用于对应一年四季时,分别可以对应春、夏、秋、冬。由春季到夏季,阳气渐升;由秋季到冬季,阴气渐升。

用于四象对应生命时,“木、火、金、水”分别可以代表生、长、老、死——表示生命从无到有(生),从有到强(长),从强到弱(老),从弱到无(死)的四个连续的过程。

根据阴阳理论,阴气与阳气是互根互生的。所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是也。

以四象为例,阳气分为“木、火”,阴气分为“金、水”。

“木、火、金、水”四象循环,就是一个阳气与阴气不断地互根互生的过程。

“水”为阴气的极点,“阴极阳生”,所以“水”变化为“木”,即生“木”;“木”阳气继续上升,变化为“火”;“火”为阳气极点,“阳极阴生”,所以“火”变为“金”,即火生金;“金”阴气继续上升,变化为“水”,金生水。

上述四象还可用另一种方式表示——就是根据阴阳互根互生理论,用其“所生”(即产生的原因)来表示。

比如,“木——3,火——2”,都源于“阳气5”一分为二。所以木为“阳3”,火为“阴2”。

木是因为“阳5”分出了“阴2”才出现,所以“木”可以说成“阳3生木”;同理,火是因为“阳5”分出了“阳3”才出现,所以“火”可以说成“阴2生火”。在古代,阳对应“天”,阴对应“地”,所以“阳3生木”“阴2生火”可以说成“天三生木,地二生火”。

再比如,“金——4,水——1”都源于“阴气5”一分为二。所以水为“阳1”,金为“阴4”。

金是因为“阴5”分出了“阳1”才出现,所以可以说成“阴4生金”;同理,水是因为“阴数5”分出了“阴4”才出现,所以可以说成“阳1生水”。故“天一生水,地四生金”。

如上所说,四象(木、火、金、水)的阴阳变化次序和规律就此确立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就此确立了。

四象已经具有明显的周而复始的性质了。

四象对应一年四季,明显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如果将植物的种子、动物的后代看作生命的特殊再生方式,那么,四象对应生命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生命也是具有周期性的。

四象变化,周而复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有一般,就有特殊。

以一年四季为例,其变化规律与日月有关。日月几十亿年运行不息,是相对永恒的东西。据说地球的气候变化,万年是一个周期,在这个期间内,四季(春夏秋冬四象)变化规律是大致不变的。

对动植物生命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偶然性因素大为增加。以动物为例,有胎死腹中的,有幼年夭折的,有壮年早逝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未完成就结束了。有的动物未留下后代,那就谈不上生命的再生(周而复始)了。对动植物生命而言,偶然性因素确实存在,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生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其他事物变化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有特殊变化而否定其一般规律。

在把握事物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把握和解决偶然性因素导致的特殊变化,是我们研究事物规律的目的。

导致四象一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导致四象发生特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里,需要谈到五行学说。

四象阴阳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生两仪,是宇宙根本力量的第一变。在这一变完成以后,就产生了一个一级的“阴”和一级的“阳”。然而这两个一级的“阴”和“阳”内部仍然存在阴阳的力量的作用,还是会继续演变。这样的结果,一级的“阴”就产生了“阴中之阴”——老阴和“阴中之阳”——少阳;一级的“阳”就产生了“阳中之阴”——少阴和“阳中之阳”——老阳。老阴、少阳、少阴、老阳是第二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四象”。这个过程就叫做“两仪生四象”。

在四象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力量的继续作用,又生成了新的阴阳组合。太阳分解为太阳之阳——“乾”和太阳之阴——“兑”;少阴分解为少阴之阳——“离”和少阴之阴——“震”;少阳分解为少阳之阳——“巽”和少阳之阴——“坎”;太阴分解为太阴之阳——“艮”和太阴之阴——“坤”。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第三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八卦”。这个过程则称为“四象生八卦”。八卦不过是阴阳,四象不过是二物,太极动生阴阳,天地不过一阴一阳而已!

四象与五行

《子平真诠》:“天地之间,一气而已,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道出了四象与五行的关系:水火即太阴太阳,金木即少阴少阳,土者木金水火所冲结。说明五行由四象演化而来,而这四象又是从阴阳衍生出的。于是乎,五行说虽然不见诸《周易》经文,但也是本乎阴阳。

又有:“河图之数,以一二三四五配六七八九十,先天之道也。故始于太阴之水,而终于冲气之土,以气而语其生之序也。盖未有五行之先,必先有阴阳老少,而后冲气,故生以土。终之既有五行,则万物又生于土,而水火木金,亦寄质焉,故以土先之。”

五行之土

“土”位于四象中间,不包含在四象循环周期内,如何正确理解“土”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四象与五行的关键。《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将五行对应时间和过程,《周易参同契》持“土旺四季”,持“土贯穿始终”之说。

将五行对应地理四方,《周易参同契》持“土主中宫”之说。

在这里,“土”是太极,是可以分出阴阳的太极。

我赞同《周易参同契》的上述观点,持“土为太极”之说。

“土旺四季,罗络始终”。正是因为有了贯穿始终的“土”,有了时间和过程的始终,一年才可以划分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划分出“生长老死”四个阶段。

《周易参同契》“皆秉中宫,戊己之功”。“土”指中央,有了中央,人们才可以区分“东南西北”四方,“东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长久存在。

《周易参同契》“土旺四季”,因为有“土”,四季才可以周而复始,运行不息。

中医支持“土为太极”的说法。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为土。人食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气,即为后.天之气。传统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之气为后.天太极,是生命所必需的。中医有“补脾胃,养五脏”的治疗法则。

古代有土生万物、土养万物、土载万物、土纳万物之说。这万物自然是指可以归类于“木火金水”四象的万物。实质就是——土生木火金水,土养木火金水,土载木火金水,土纳木火金水。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其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这个“土”是先天之“土”。

“木火金水”的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这个“土”是后.天之“土”。

将五行对应一年四季,“木火金水”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土为阴阳——就是日月。日月分则为阴阳,合则为太极。有日月,才有春夏秋冬四季。将来,太阳月亮的寿命到了尽头,日月没有了,“春夏秋冬”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因为后.天太极变化了。

将五行对应四方,“木火金水”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土为中央。中央可以无限小,小到一个点;可以无限大,大到与天地相同。“土”,可以理解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没有天地就没有四方。其实,即使简单的只将“土”理解为“中央”,四方也是由中央生发的,没有中央原点,根本无法划分东南西北四方。

在五行中,“土”为太极,太极分两仪,就是阴阳(也可说是阴土,阳土),阴阳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

“土”不一分为二时,是“太极”。

“土”一分为二时,是“阴,阳”,是“阴土”和“阳土”。

“土”可四分为“木火金水”,是太极(阴阳)分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为“土”,是四象统一回归到太极。——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实质、本质。

太古天星四象星宿

先秦古人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其中二十八宿分为四部分,以一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

四象二十八宿是逐渐形成的,这没错,在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上已经绘有四象二十八宿图案,但缺北宫,据学者认为暗示了墓主人的死亡。

另外,西宫所绘似虎似麟,有人将此作为西宫本是麟的依据。但在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四千年的上古墓葬中,已有青龙白虎图。

四象观念

二十八宿与四象观念的形成很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

稍晚的《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汉代《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

四象颜色

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

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

四灵四神

《三辅黄图》卷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虽誂合刃于天下,谁敢在于上者!

风水之要四象概念

周易中的四象: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乾坤谱》中的四象:

《乾坤谱》中有大四象和小四象。大四象:纯乾(纯阳)----变乾(变阳)----变坤(变阴)----纯坤(纯阴)。小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乾坤谱》是一部周易学术性小说。

四象方位

“四象”作为方位,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这里,朱鸟即朱雀。“左东有西”的概念与我们看地图有区别,这是因为地图是以北方为上。古人的地图是以南方为上,这样就成了“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四象应用

风水学后来将四象运用到地形地势上,用来预测地形的吉凶,趋福避祸。随着历史的发展,风水四象一直被传承下来,并影响着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顺应了风水四象的原理,如建于明清时期的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最上层铺有五色土:东为青色土(青龙色),西为白色土(白虎色),南为红色土(朱雀色),北为黑色土(玄武色),中间为黄色土(象征黄种人)。另外,这些土是四方的府县精选运来的,表示四方朝贡,共主一国,天下太平。

现今,风水四象被广泛运用于房屋选址、建造、布局等方面,“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坚持“左活、右通、前聚、后靠”的原则,即左边要有溪水河流,右边要有通畅的长道,前面要有池塘湖泊,后面要有山地丘陵,四周一派生机勃勃的古祥景象。同时,四象要求面南坐北、面水背山,因为南面阳光充足,温暖舒适,适合居住,而面水有丰富的水源,以各生活之需,背山则可以阻挡背面的寒风,同时和山呼应。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从山水清幽的农村涌向高楼林立的城市,后无山,前无水,继而,风水专家提出“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的原则,即后面有比自己房屋高的高楼大厦便可视为山,而房屋前的低矮马路则可视为水。还有,青龙也可视为道路、桥等。总之,四象风水需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四象祸福

风水先生将“四象”运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动作譬喻地形,并联系吉凶祸福。

《三国志·管辂传》记载:“格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间其故,辂曰:林木虽茂,开形可久。碑言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这就是根据四象处于四危状态,判断毋丘俭二年之内灭族。

郭璞在《葬经》中也宣扬这一套,他说:“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音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形应,忌夫湍流,谓之悲泣。”

道教之本

道教兴起后,沿用古人之说,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纳入神系,作为护卫之神,以壮威仪。《抱朴子·杂应》引《仙经》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气派,着实威风。

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据《北极七元紫延秘诀》记载,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云笈七签

卷十四三洞经教部·经五》云:“某乞左青龙孟章甲寅,右白虎监兵甲申,头上朱雀陵光甲午,足下玄武执明甲子,月为贵人入中央。”

唐朝徐道符《奇门宝鉴御定》云:“即走戌方,将筹运于戌地,大呼青龙神君,降临局所。”

宋朝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谓青龙、白虎也。”

道教四象

①道教对此天象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云笈七签》卷二十四《二十八宿》称:“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亢星神主之。”

②其余二十六宿类此。《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又对二十八宿之状貌、行为作了描述。曰:“角星之精,常以立春后寅卯日游于寺观中,形少髭鬓,参问禅礼,……或游于酒肆自饮,……识者求之,多示人养生播种之术。”“亢、氐、房三星之精,常以寅卯日同行,衣青苍衣,……游于人众中或大斋会处,……二十八宿合成的四象(四灵)更受道教尊崇。主要特点是以之作为护卫神。

③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即以之为太上老君的侍卫,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并谓“此事出于仙经中也”。

④《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更为之取名,曰“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

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

⑤《云笈七签

卷十四三洞经教部·经五》云:“某乞左青龙孟章甲寅,右白虎监兵甲申,头上朱雀陵光甲午,足下玄武执明甲子,月为贵人入中央。”此又以之为道士行法时的守护神了。

四象演变

随着道教神系的逐渐丰富,四神的地位慢慢下降,镇守四方的功能被四海龙王取代,而青龙白虎,在中国民间故事中,降生为人间大将,生生世世互为仇敌,不过一直是白虎克青龙(金克木)。朱雀几乎在神话中消失了,而玄武,一跃而成九天大神,也就是真武北帝玄天上帝。

诸葛亮八卦阵迷宫图有多厉害为什么如今失传了?

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八阵图变化多端,很难攻破,可以说是在战争过程中的一大利器,但是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诸葛亮八卦阵迷宫图好像已经失传了,为何那么厉害的八卦阵迷宫图无人能学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诸葛亮中创造出了大名鼎鼎的“八卦阵”,不过这种阵法自诸葛亮之后,后世几乎没有人能使用,究其缘由。

八卦阵这种阵法有多大威力?

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八阵图变化多端,很难攻破。

其中诸葛亮大概用了两次,一次是在入川之前补下的,后来刘备讨伐孙权失败,途经此处,八卦阵显示了一次威力。还有一次就是和司马懿对垒的时候,邀请司马懿来破阵。

首先,八阵图可以理解为一个战斗编制的八种队形。这八种队形应该分别适用于进攻、包抄、撤退、行军、驻扎、休整……等任务,到什么时候就摆什么队形。而在大的战斗中,各小队可以根据战斗需要,摆出不同的或相同的队形进行相互配合,并且随时根据需要变换队形,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这种八阵图的基本原则,是让一个兵顶几个兵用,一支箭顶几支箭射,同时让士兵做到劳逸结合,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发挥效率。

第三,看诸葛亮本人的实践,在他用兵的后期,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发挥到了极致,魏兵根本不敢出来交战,战则必败。

诸葛亮的八卦阵威力为什么失传了?

自诸葛亮死后,几乎世人很少能用“八卦阵”,究其缘由,不在于八卦阵的精髓失传,而是八卦阵好布置,不好指挥,关于这一点,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有深刻的描述:

八卦阵有八个独立的阵法,既可独立,又可以合一。每阵八队,八阵共八八六十四队。

八阵之外,另有少部分兵力为游军,称为“余奇”或称“握机”,即机动兵力,由主将随机应变指挥,八阵中四阵即为正兵,其余四阵为正兵之中的奇兵,而且不断变化,正兵可以变为奇兵,奇兵也可以变为正兵。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难!

首先,八阵图既然叫了这个名字,那肯定是“八阵”,就是八种战斗队形。而不能理解为是一个大方阵,里头有八种变化。

因为在战斗中,让敌人进包围圈来打阵的情形,虽然也有,但毕竟不多。而且要布一座八面埋伏式的大阵,所费兵力也太多,操作起来不方便。

另外,这种阵法,设计上的难度应该不是太高,有一个智商高学问好的人就足以设计成功。

难度应该在训练和使用上,使几万乃至十万人熟练掌握这些队形变化技巧,在战斗中能够认真执行使用,并且听从命令,应该是比较难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所以一般的将军,手里即使有这套阵图,也得费一番功夫才行。

而且使用这种八阵图,必须依赖于娴熟的训练,严明的纪律,高效率的通讯,和灵活正确的指挥,缺一不可。

由此,八卦阵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使用的,就像曹仁摆下的“八门金锁阵”只能生搬硬套,碰上行家就输,或者像司马懿破诸葛亮所说的办法,遇见能够随机应变的大阵主将就抓瞎。

八卦阵对于中心指挥者的要求非常的高,这一点也是后世几乎无人能用八卦阵的重要原因。

到时了清康熙十四年,公元年,距离岐山县二十里山角下有一大户人家,他们世世代代定居在此,户主姓诸葛,名辛,字孔越,大概有五十来岁,长得十分有高人风范,自称是孔明的后人,定居于此为了就是潜心钻研八卦阵。

  据他所述,当年,先祖孔明死在五丈原,未能完成遗愿,死前,将八卦阵等阵法传给了姜维,并叮嘱姜维将八卦阵传给自己的后人,姜维回巴蜀后,拓印了全部兵书交给了孔明的后人诸葛瑾和诸葛怀,诸葛瑾自小习武,诸葛怀则饱览群书。

  

  那时,刘婵继位,昏庸无能,诸葛瑾却只知道尽忠职守,而诸葛怀则迁居到五丈原隐世,习读父亲孔明的兵书,不问世事,因此,就有了孔明后人。诸葛后人经过几千年的岁月,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对兵书也不怎么研究了。基本荒废了,所以,即便他们说是自己是孔明后人,也没有人相信了。

  

  等到到诸葛辛这一代,诸葛辛发誓,一定要把先祖的的八卦阵给摆出来,证明自己是孔明后人,五十年过去了,诸葛辛终于钻研出来八卦阵,并在距离不远的山谷中,摆下了八卦阵,对周围数百里人宣称自己是孔明后人,扬言进去的人,没有人出得来。

  刚开始,附近村民以为是忽悠人的,时间久了,就有一些人大胆进去尝试一番,以此来彰显自己有能力,可是,但凡进去的人,就见里面迷雾缭绕,不分东西,三天三夜也出不来。于是,家人就请诸葛辛把他们带出来,但诸葛辛说道;此阵法有迷人心智的作用,进入其中,就会激发内心的欲望,让人无法自拔,因此出不来,待我将阵眼毁掉,就能让他们出来。

  

  于是,诸葛瑾偷偷撤掉一旁的熏烟,待烟雾散走后,便一人进了进去,大概半个时辰后,进入里面的男人跟随着诸葛辛走了出来,家人见到立马问道:为何三天三夜未走出来,是否真的走不出?那些壮士说道:我只知道自己进去了,至于后来发生什么事就不知道了,胜似在睡梦中一般,但就是醒不过来,太邪门了。幸好诸葛先生将我们唤醒,才得救。

  

  此后,诸葛辛很快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先生,而诸葛辛的后人,也开始相信自己的父亲没有撒谎,可是,无能怎么钻研,就是摆不出八卦阵,此事,后来越传越离谱,被纪晓岚大学士写入了民间奇闻。

八卦(道教概念)

八卦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四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

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是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所发明,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它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

乾、震、坎、艮、坤、巽、离、兑

八卦有两种符号形式:一是三画卦的八经卦;一是六画卦的八卦。

1、本义与衍义

首先区分八卦的两种不同含义。一般含义是八个卦,就是周易的那个八卦,音译Bagua,这种含义的八卦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分。而八卦一词衍生的特殊含义,就是常加个双引号的八卦,在娱乐圈中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某个明星的隐私,即Gossip,这个意义上的Gossip是笼统说法,没有先天与后天,因此意义的区分主要是使用场合。

八卦,正确译名:EightDiagrams(或音译Bagua)。Diagram是图形,卦是图形。错误译名:Gossip。

2、本义

八卦: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阳爻yáo“—”、阴爻yáo“--”排列而成,是由三个爻yáo自下而上排列而成的记号。有的人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将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即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称重卦。

八卦是易学体系的基础,先秦易学主要是“三易”即夏代的连山(连山易)、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后世人们熟悉的是周易,它分为易经和易传。

八卦代表了早期中国的哲学思想,除了占卜、风水之外,影响涉及中医、武术、音乐、数学等方面。

先天八卦图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太极和无极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本体“道”。

卦形记忆歌:宋代朱熹的《周易本义》写了《八卦取象歌》帮人记卦形: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八卦的类型:分为先天八卦、中天八卦、后天八卦。

八卦的五行:只论后天五行:乾、兑为金,坤、艮为土,震、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

八卦配九宫:有先天配法、后天配法、太乙配法。

起源

关于八卦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1、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

2、张政烺的筮数多步演化出八卦论:其文《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研究二十世纪出土的一批数字卦,认为先有大量筮数(数字卦),后简化成几个筮数,战国时期再由这些少量的具体数值简化成(由一、六两个数字表示的)二元奇偶数符(才有数符化的八卦),战国末期至秦汉再演化为(后世通用的)抽象的二元阴阳符号(才有阴阳化的八卦),阴阳哲学观起源很晚。此论与某些古籍的记载矛盾大,影响也大。

3、刘林鹰的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论: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阐述六卦体系论,认为卦产生于天文学家圭测工具的预测活动,初期的卦是六卦体系,没有坎卦和离卦,后来演化出八卦体系,其重要证据是六卦体系(如三阴三阳)是中医学的主干性理论,不是八卦能解释的,而且六卦体系里的月卦等在《归藏》《易经》有残迹。其后来的论文《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否定易卦源于筮数论,论证四象性大衍筮法在东周占统治地位之前的数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筮法,复杂的筮数只是六象的用数及其变化等,阴阳六象本质上是六卦,即:六卦生八卦曾是漫长的卜筮历史,抽象阴阳观起源非常古远。

这三种说法所含论证力相对较大,此外有多种看法,如:刘珏年提出圭影说,认为八卦源于土圭记录日影;冯友兰认为八卦由模仿占卜的龟兆而来,是标准化的“兆”,类似说法还有屈万里的易卦源于龟卜论;李镜池认为古人用结绳方法记录占筮之数,后衍化为八卦,此说的来源是臆测八索这个古书名;汪宁生的八卦源于彝族雷夫孜。有的猜测完全无据。比较看,黄懿陆认为易卦源于先越人后裔壮族的鸡卜文化,虽然几个关键环节的论述无力,还是在论述,也有一定的依据。

这些是八卦的卦源说,爻源说则是另一词条的内容了:爻。

附: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彩陶上的古太极图

卦象

卦象也称类象,是象征类型而非某个单体。易因象设辞,象数是义理的基础,《易经》、《易林》、梅花易断法,都是因象而断,易象广大,具体断法看问题项目而确定一个小范围。

基础卦象

《周易·说卦传》介绍了一些卦象,是基础卦象。

宇宙观上: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家庭观上:乾父也,坤母也,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

动物观上: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身体观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运动观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权力观上:乾为君,坤为众。

八卦广象

广象是广泛象征的物象,《周易·说卦传》介绍了一些,北宋邵雍《梅花易数》介绍了一些,当代张延生《易象延》三册数十万字,介绍很多。因为内容太多,这里不宜多占篇幅。

主要类型

八卦有不同类型,宋代邵雍理论经朱熹传播以来,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为大众所知,当代人提出的中天八卦还很少有知道的。

先天八卦

邵雍称先天八卦为伏羲八卦,在《皇极经世》中记载了这种排列,他死后不久就有先天八卦图流传。先天八卦图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太极就是阴阳合一的混元、混沌,因此一些人把“太极式先天八卦”称为混元八卦。

先天八卦的主要依据在《周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以乾配(代表)天,坤配地,兑配泽,离配火,震配雷,巽配风,坎配水,艮配山,依着阳自左边转,阴自右边转的原则,天尊而地卑,天居上,在南方,阳爻组成的四卦在左边,依次逆时针由乾到兑、兑到离、离到震排列出来;坤居下,在北方,阴爻产生的巽、坎、艮、坤四卦自右边顺时针方向,由乾到巽、巽到坎、坎到艮、艮到坤排列出来,由此产生了先天八卦图,如图2-6所示。

大家请注意这里所指的阴阳是根据八卦的最下面爻的阴阳来定的,乾、兑、离、震四卦下爻均为阳爻(-),巽、坎、艮、坤四卦下爻均为阴爻(--)。这是三合风水(又称辅星水法)确定八卦阴阳然后进一步确定天干地支阴阳的方法。

由此产生八卦第二组数,即先天八卦九宫数(请看内层数):乾九、兑四、离三、震八、巽二、坎七、艮六、坤一。(内层数为先天八卦数,外层数为八卦序数)。这组数在玄空太易风水中使用。

中天八卦

当代学者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提出多种中天八卦位图,还有争议,可看该词条。

刘林鹰发明太一甲子数和八卦纳支论,说中天八卦的主要依据也在《周易·说卦传》:

“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

艮以止之,兑以悦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帝出乎震……”。

后天八卦

周朝的圣君周文王所绘。

后天八卦的主要依据在《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谈后天事象。以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后天八卦图如图2-8所示:

后天八卦配洛书数:乾六、兑七、离九、震三、巽四、坎一、艮八、坤二。歌诀: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玄空风水的飞星断事,就是运用紫白九星加回来判断凶吉,而紫白九星,就是源于后天八卦配洛书图。我们把后天八卦转入洛书图中,则如图2-10所示,这个图又叫洛书九宫图。玄空飞星盘就是根据洛书九宫图推演而出。

算网八卦

古人标记方位与现代人刚好相反。现代人标记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古人则是下北上南,右西左东。从洛书九宫图我们可以看出数、卦、方位一一对应关系:

一代表坎卦,位居正北方;

二代表坤卦,位居西南方;

三代表震卦,位居东方;

四代表巽卦,位居东南方;

五代表中宫;

六代表乾卦,位居西北方;

七代表兑卦,位居西方;

八代表艮卦,位居东北方;

九代表离卦,位居南方。

这个图是紫白九星的元旦盘(起始盘),从中:

一是可以看出,紫白九星所代表的卦象、所处的方位等情况;

二是可以看出九星运行的轨道。

后天八卦一式两种

一式指其方位图只有一种,两种指其九宫配数有两种,普通配数是洛书,坎一乾六,特殊配数是太乙神数式,乾一坎八。

特色系统配九宫

八卦配九宫。九宫即洛书所指的九个方位,一般将后天八卦按方位装入洛书,中间空开,即形成所谓的“九宫八卦”。后天八卦配洛书,其对应关系为“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

第一副河图写成数字是

72

16

中间是5,5的外围是10,这图共有十个数:。

这图是两个圈,第一圈是,第二圈是,第一圈和第二圈在相同的位置方向他们都相差5,比如中间的5和10,下面的1和6。

第二幅洛书成数字是:

4

9

2

3

5

7

8

1

6

这些数字都减去5,得:

-1

4

-3

-2

0

2

3

-4

1

中间是零,他两边的数相加都是0,这是正负阴阳的世界,有3必有-3。

内容展示

所谓卦,其实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测量太阳位置,从而知季节、记录劳作规律的手段。

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古代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所谓八卦,应该是在地之八方测量结果的记录。

卦形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代数

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八卦生克

伏羲八卦方位图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对应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 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 坎为水(月亮)

火-离 离为火(太阳)[1]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八卦分割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

阳阴两仪

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其中∶艮为少男坎为中男震为长男(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其中: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巽为长女

(兑、离、巽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

后天八卦九宫排列:

乾六、坎一、艮八;

兑七、宫五、震三;

坤二、离九、巽四。

以上后天八卦九宫排列数,横竖相加、对角相加之和,均等于15。

手上八卦图

另有歌诀 后天八卦:“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太极八卦图简介

太极八卦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鱼表示万物相互关系。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

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代哲学中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示法。以圆心可分为四份定为四象。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表述空间的东西南北,时间的春夏秋冬。任何一组矛盾加中心,就构成为三才。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又在四象的学说基础上,更进一层,又增加了阳明、厥阴两面项,它与四象组成六合之说。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间为土。(也有用左青龙,即东方,为木;右白虎,即西方,为金;前朱雀,即南方,为火;后玄武,即北方,为水。)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构成八卦图,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八卦加轴心称之为九宫。配九宫数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提起太极八卦图,许多人都感到很神秘,至于其中的奥妙,则很少有人能说出几分道理来。

卦者,挂也。是一种现象挂在我们的眼前,故而称其为卦。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能够观察到的宇宙的现象,将之归纳成八大类,画成八卦,这岂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学,我们看到京戏中孔明出场,身穿阴阳八卦袍,就是说明高度的智慧,太极图就是一个圆,里面画着阴阳鱼;八卦图是一个正八边形,每条边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符号(如题图)。有两条原因妨碍着人们去探讨和认识太极八卦图:一是神秘化观点,认为太极八卦图的道理深不可测,非一般人所敢于问津;二是迷信观点,认为太极八卦图是卜卦算命的迷信东西,必须严加禁止。相传太极八卦图,是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在“五经”的“周易”中,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是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它原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是朴素的唯物论;但是,后来的一些学者,牵强附会,图谶预测,宣扬万物天定的宿命论观点,使太极八卦掺杂进了唯心主义的内容,涂抹上了迷信的色彩,失去了本来的科学意义。

太极八卦图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科学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文明的结晶。它不但在古代为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就是在现代也做出极重大的贡献。年一月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冥王星。旋即有人提出,太阳系有没有第十颗行星呢?由于冥王星发现不久,观测数据还不精确,预测第十颗行星的努力接连遭到了失败。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只有二十七岁的中国人刘子华,下定决心要别开生面,不依靠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去预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刘子华并不是凭空设想,他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他依据这个关系,利用天文参数进行计算,证明出每一对应卦位所属星体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别为一个密值。经过反复运算,刘子华终于第一个算出了这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运行速度为每秒二公里,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按照希腊神话命名原则,在冥王星后面的叫做“木王星”。刘子华把自己的预测,写成了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的论文,交给了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论文获得了一致的赞赏,年正式授予刘子华法国国家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现代运用太极八卦图,做出的震动世界的伟大贡献。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现代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现代电子计算机二进制的创始人,也有说法,说他正是在中国的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下,才触动灵机,一举成功的。

年,莱布尼茨在法国巴黎参观博物馆,看到了帕斯卡尔的一台加法机,引起他要创造一台乘法机的兴趣。年秋末,正当五十四岁的莱布尼兹为创造乘法机冥思苦索、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间收到了他的法国传教士朋友从北京寄给他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莱布尼兹从这两张图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居然发现,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雏形,由坤卦经艮、坎、巽、震、离、兑到乾卦,正是由零数到七,这样八个自然数所组成的完整的二进位制层数形。八卦中的“一”叫做阳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1”,而八卦中的“--”叫做阴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六十四卦正是从0到63这六十四个自然数的完整的二进制数形。在数学中八卦属于八阶矩阵。可见,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电子计算机这门现代科学,是可以解释的。(此一问题尚难定论,但八卦的基础并非二进制,这一点已经证明了,可参见李零《中国方术考》等)

年戈德伯格提出了生物控制的“阴阳假说”,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里,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文王八卦图

他恰恰就是受了太极八卦图的启发,才提出这一假说的。原来,年苏特兰德发现了环腺一磷,年普赖斯发现了环鸟一磷,二者在生命活动及疾病过程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当时戈德伯格从一本朝鲜出版的汉医学中看到太极八卦图,从中得到了很大启发,认为环腺一磷和环鸟一磷,就是体内两种对立的调节系统,与东方医学中的“阴阳”相似,很可能是“阴阳”的物质基础,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阴阳假说”。年戈德伯格来华访问讲学,对他的假说,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中国独有的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确实有着很宏奥的哲理,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今天的人说来,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太极八卦图究竟是受了什么启发怎么创造出来的?太极八卦图有那些作用?创造出它来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好多问题,至今只有传说和不确切的猜想,而无确凿之实证。古老的太极八卦图,正在叩击现代科学殿堂的大门。[2]

八卦图解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七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

八卦解象

“一”和“--”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阴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顶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兑(duì)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立体八卦(正六面体模型)

《乾坤谱》作者:团正,已将周易推向立体研究阶段。

《乾坤谱》插图

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坐标分别是:

乾:x=1,y=1,z=1

兑:x=0,y=1,z=1

离:x=1,y=0,z=1

震:x=0,y=0,z=1

巽:x=1,y=1,z=0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谱解释了周易中的数学原理,证明了周易中蕴涵了一定的科学性。

立体八卦(双正四面体模型)

大正四面体内部嵌套小正四面体。

(中点连线即成)如图:

三棱镜的奥秘,竟能分解阳光。我认为三棱锥作为最小的正多面体(正四面体),它能表示“三生万物“。

如图:

中医解释

①古代《易经》中用“—”(阳)和“--”(阴)两种基本符号组成的八种图形。即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各代表自然界一定的事物或方位,它们是:乾(天、西北)、坤(地、西南)、巽(风、东南)、震(雷、东)、坎(水、北)、离(火、南)、艮(山、东北)、兑(泽、西)。

②推拿穴位名。见《针灸大成》卷十。又称内八卦。即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运八卦,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用之。

象征事物

卦名

自然

特性

家人

肢体

动物

方位

季节

阴阳

五行

五脏

西北

秋冬间

大肠

少女

西

中女

长男

长女

东南

春夏间

中男

少男

东北

冬春间

西南

夏秋间

脾相关衍生八卦掌

八卦掌全称“游身八卦连环掌”,一般把它归为内家拳的一种。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个方位,即北、南、东、西、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卦掌以掌法为主,其基本内容是八掌,合于八卦之数;在行拳时,要求以摆扣步走圆形,将八个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术那样,或来去一条线,或走四角,所以称为“八卦掌”。其实,八卦掌与八卦并无什么内在联系。

为董海川(年-年)在北京所传。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融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享誉武林。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走圈)为主的拳术。也就是,以自己的一个臂长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然后沿着这个圆走圈。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也有一个例外,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条直线上打拳。

传统八卦掌经许多名师的不断研究,以八卦为理论基础,一圈八步八个掌势,以单换掌为基本掌势,套路非常灵活,并不固定,习练者的不同,套路也不相同,但是许多演练的八卦掌已不完全按照这个传统了。

八卦掌注重身法的灵活性,要求练者在不断走圈中,改变敌我之间的距离及方向,避正击斜,伺机进攻;出手讲究随机应变,发挥掌比拳和勾灵活多变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盖、劈、撞、搬、截、拿等。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一走、二视、三坐、四翻。这些特点为发展身手的捷径、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内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融为一体。拧裹钻翻,避正打斜,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引申意义

娱乐圈“八卦”

在娱乐圈中,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某个明星本意就是到处说是非饶舌。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说是非、饶舌。娱乐新闻和狗仔队为了吸引读者,到处挖掘明星的隐私广而告之,所以,这样挖出来的新闻被称为“八卦新闻”。另一说好象追溯得更远。

城市相关

天水卦台山

天水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俯察地,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北道区渭南乡,距天水市约15余公里。登临卦台山顶,俯瞰三阳川,渭河从东向西弯曲成一个“S”形,把椭圆形的三阳川盆地一分为二,画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

台湾中华六经学术研究会张渊量会长,先期考察了全国的山川地理,又用最先进的仪器对画卦台及周围的山形水势进行了仔细的勘查和研究之后,盛赞三阳川是“太极无双地”,画卦台是“华夏第一山”。

新疆特克斯

中国有按八卦理论筑城的传统。新疆特克斯县就有一个堪称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走进这座县城,仿若进入一个迷宫。

特克斯地处天山北坡西部,哈尔克山北麓,乌孙山南麓,特克斯河谷盆地。根据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史记》、《汉书》、《唐书》、《魏书》等记载,公元前二世纪前期,乌孙人由甘肃西迁新疆伊犁,占据了最富饶的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生息繁衍长达五百余年,成立了当时西域第一大国乌孙国。乌孙人是当代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乌孙”在哈萨克语中意为“团结、联合”。特克斯是中国古代有史记载远嫁公主最多的地方(汉朝解忧、细君二位公主均嫁入乌孙国),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赛马场“汗草原”所在地,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建立“牙帐”最多的地方。特克斯的土地上处处都有乌孙墓群。乌孙古墓分布在依山傍水的草原上,呈南北走向,五至七座为一列,其中有大墓、小墓之分。相传,特克斯八卦城最早是由南宋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设计的。当时,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前往西域,经过特克斯河谷时,被这里的山川形势所打动,于是就规划了这座八卦城。看到的特克斯新城建于20世纪初。年伊犁屯垦使邱宗浚来特克斯视察建县事宜,他通晓易经,懂得八卦方位相风水原理,发现了特克斯八卦的雏形方位和“风水龙脉”,因此堪定在此建县。当时还聘请了一位俄罗斯技术员,按照图纸设计,用八头牛拉犁的方式,沿着八个方位犁出八条线,开始建造八卦城。整个县城,青灰色的街道、绿色的草地纵横交错,形如八卦勘盆。俯瞰特克斯,八卦形状更为清晰。特克斯被誉为“凝固了的《易经》”,它的布局建制充分体现了易经的文化内涵和八卦奥秘。保存至今的城中心“八卦文化广场”为太极“阴阳”两仪,按八卦方位向外延伸八条主街,每条主街长米,每隔米左右设一条连接各个主街的环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有四条环路,其中一环八条街、二环十六条街、三环三十二条街、四环六十四条街。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了六十四卦,反映了64卦的易经数理。

辽宁桓仁县城

桓仁县城形似“太极八卦图”是中国另一座八卦城。

在辽宁东部的山水之间,一个形似“太极八卦图”的古老县城引起人们的兴趣。这就是辽宁的桓仁县城。

桓仁县决定用二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把桓仁县城建设成新的“八卦城”,“八卦城”的西门“朝京门”、南门“迎薰门”已经开始修建。

史料记载,年,辽东垦荒发展使得桓仁地方人口大为增加,当地的土匪又经常骚扰百姓、掠夺财物,清政府终于批准在桓仁建县(当时称怀仁)。负责修建的河南人章樾发现哈达河与浑江交汇处两条河水形成了一个“S”走向的天然太极图形,于是决定将县城建在浑江东岸天然太极图的阳极中(阴阳鱼的阳鱼眼睛上),并按照八卦图形施工建设。

当时清政府拨款四万两白银建城,年怀仁县城建成,城墙外形八角八面似八卦,城北依山,东、西、南分设“宾阳门”、“朝京门”和“迎薰门”。在当时的条件下,修建县城有效地提高了当地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对土匪袭击的防御能力。然而,一百二十多年的风雨过后,桓仁古八卦城只剩下了西南处一段二十多米长的城墙。

年春天,北京大学考古专家王恩涌、吴必虎到桓仁考察时发现桓仁县城是一个“八卦城”,并把这一发现公布于众。两位学者称,桓仁古城旧址虽然已经被建为马路或民宅,但其格局却依然保持着八卦的形状,航空照片上可以看到完整的八卦图形,县城内几条独有的斜巷也都是八卦城的产物。

据桓仁城乡建设规划局副局长韩秀烈介绍,新“八卦城”将定位为旅游城。新“八卦城”的规划设计和风貌设计已经完毕,新“八卦城”将既保留历史文脉的价值,又具有现今的旅游功能,城外设有护城河;城的出入口则以传统的牌楼古建筑风格为主,城内的所有建筑都将采用晚清民居风格。

按照规划图,桓仁八卦城与周围太极形状的浑江水构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太极八卦城。

吉祥物

种类

国学中八卦所对应的吉祥物有八卦镜和八卦盘,这两类八卦吉祥物在古时候应用广泛。现今随着车辆增多,很多人为了保平安,将八卦车挂放置在车内,也因此八卦车挂应运而生。古时候八卦镜和八卦盘大多由铜制成,当代八卦镜也是多由铜造,八卦盘主要由铜或黑曜石造,八卦车挂主要由棉线织成。

寓意

八卦吉祥物因其分类不同其寓意也有所不同。比如八卦镜包含了很多小的分支比如有阴阳鱼八卦镜、十二生肖平面八卦镜等。

八卦镜、八卦盘主要寓意着改善风水、镇宅、化解冲射、挡煞避邪。具有挡煞化煞的作用,可以将煞气四方挡散,达到把煞气瓦解之功效,按照中华易经及风水学说的理论,它还具有旺财化煞、祛病除邪、趋吉避凶、调节人体气运的功能。

八卦车挂寓意着出入平安、逢凶化吉。

(本编来源网络,重在分享,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请长按下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ls/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