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招可以解中国经济之困
工匠,被称作tinkerer。 提倡工匠精神有当下的时代意义。 有人解读其内涵是,慢、专、精,有人解读是追求品质,也有的企业根据自身理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读。 李克强与“工匠精神” 5月23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时说,“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考察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 12月14日,《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工匠精神”和“洪荒之力”、“供给侧”、“葛优躺”、“蓝瘦,香菇”等从上百个候选语中脱颖而出,入选本年度十大流行语。 评委会还对“工匠精神”一词的流行做出如下分析: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不止是“两会”,梳理李克强这一年来的会议、考察和批示,你会发现,“工匠精神”已成为总理使用的高频词。 总理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要用消费品质量标准的提升,倒逼‘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升级。 流行语如同一个国家的“口头禅”,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 曾几何时,“山寨”、“水货”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如今,“工匠精神”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热门。小众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走红,很多分析就认为,这是“工匠精神”与都市年轻人如知己相逢。用户数以亿计的电商平台也推出了“中国质造”频道,专卖体现“工匠精神”的品质国货。 李克强总理之所以对“工匠精神”如此看重,背后是要推动“中国制造”完成一场“品质革命”,确保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中国经济遭遇考验 增长红利消失,新旧困难重重,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考验。 1.0经济增长“三大红利”的消失 中国经济传统的三大增长动力都已经消失或消退了。第一个人口红利,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50%以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以来的成就 第二个出口红利,加入WTO后外贸每年增长30%、20%,拉动中国经济10%以上; 但是这些动力都已经消失了。第三个楼市红利,能够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20%—30%。然而房地产动力也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不像过去那么样的一个状况。 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与世界房价最高的城市趋同,增长空间不大了。 1.1“三座大山”的压力 中国经济还有三座大山: 一是产能过剩。 实业平均产能过剩40%。 二是债务大山。 不仅企业,政府个人也都背负了许多债务,中国居民负债占到GDP40%,企业负债超过买百分之百,加上政府负债整个债务占到经济总量的%以上。 三是泡沫经济。 去年股市泡沫已经崩了。现在房地产有没有泡沫? 都说有,只是没有崩而已。如果房地产有泡沫,那人民币有没有泡沫?所有人都说有,所以人民币已从6贬到了7。 如果人民币有泡沫,房地产有泡沫,那中国经济有没有泡沫?大概也是不言而喻的。 1.2中国经济面临“三大风险” 中国经济还面临三大风险。第一是人口老龄化。 没有一个老龄化国家能够持续的保持经济活力;第二是美元回流的风险。 美元回流常常会引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荡甚至崩盘。八十年代的拉美危机,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是如此。现在美元回流对中国经济同样造成了冲击。 第三个就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下滑,这是各位企业家不太白癜风可以根治吗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jd/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扎那巴拉吉尼玛
- 下一篇文章: 和男友看魔兽怎么陪他聊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