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526/4394583.html

掰扯罗马斗兽场——古罗马旅行学习杂记之二

引子斗兽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剧场的音响效果超出现代人的想像。

埃皮道鲁斯剧场(.10.25拍摄)

埃皮道鲁斯剧场建于公元前4世纪,是全希腊保存得最好的剧场,由于音响效果极佳(后面第55排的观众都能听清表演区里一枚硬币落在地上的声响),剧场所在地环境优美,直至现在还在使用。年金秋10月,我们一行6人来到埃皮道鲁斯剧场参观,我走至最上面一排,清清楚楚听到下面表演场地的浅吟低唱,真搞不明白既然多年前有可以利用声学原理的天然声响,为什么现代会议和歌星演唱还要花大价钱搞超级麦克风和扩音器。

古希腊时期埃皮道鲁斯是供奉阿波罗之子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著名圣地。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希腊医药之神。此神手里握着的权杖上面盘着一条蛇,这个盘蛇的权杖成为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

到了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圆形剧场,从此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可以随心所欲选择剧场的位置。

罗马斗兽场就是圆形剧场。

罗马圆形剧场无论在外观上,还是技术上都是旷世的杰作,它已经固化为古罗马文明的象征。

我曾三次到过罗马圆形剧场,这家伙太大了,没法遮住,干瞪眼让人“白看”。但是要进去看,那得花12欧的银子,我年进去看了,相隔十八年年再次进去参观。

罗马斗兽场亦称为:弗拉维乌斯圆形剧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罗马椭圆形竞技场、罗马角斗场、科洛西姆竞技场(意大利语巨大)、COLOSSEUM(英语)。这些称谓强调该建筑不同特征:或形状、或内容、或建筑者姓氏等。本文后面一般用罗马圆形竞技场,或用罗马斗兽场,个别地方会根据所述内容采用相应称呼。

一、素描弗拉维乌斯圆形剧场是罗马弗拉维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韦斯帕芗Vespasian于公元71年下令修建,公元79年继承皇位的提图斯在公元80年完成。

圆形剧场的外观,好似圆柱体;俯瞰时,它的截面是椭圆形,长轴长约为米,短轴长约为米。围墙高约50米,可以容纳约5万观众。

圆形竞技场共四层,看台架在三层放射状排列的混凝土筒形拱上,每层80个喇叭形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

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底层为敞廊入口,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喇叭形拱里安排楼梯,分别通向看台的各区,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5万观众,在15至30分钟内,完成出入,且井井有条,非常顺畅。年后的今天,现代的体育场,还一样沿用这种设计。

在第四层的房檐下面排列着个中空的突出部分,它们是用来安插木棍以支撑露天剧场的遮阳帆布,帮助观众避暑,避雨和防寒。

一、二、和三层环廊拱门的两侧用圆柱固定,一层的柱子是厚重的多利克柱式;二层是轻盈的爱奥尼亚柱式;三层是纤细的科林斯柱式;四层是科林斯壁柱式。在二、三层连接成串的每个拱门内都有一座雕像。

罗马圆形竞技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竞技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年为庆祝罗马城建城年,竞技场曾将水引入,积水成湖,模拟表演海战场面。中央9台曾介绍:现代研究发现,竞技场地下铺设若干条巨大的下水道,并测算出公元年竞技场表演区的湖水约需15分钟左右既可排空。

在罗马圆形竞技场的素描中,红色的文字是本人想掰扯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或有不同的版本,或本人想表述自己的一孔之见。

二、韦斯帕芗

始于凯撒时代的皇位继承者都出身于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家族,也就是出身于首都名门贵族且继承了奥古斯都血统的人。自尼禄皇帝自杀后,罗马帝国经历了“三皇内乱”,一年之内有三位与奥古斯都毫无血缘关系的皇帝先后登台,他们打破了血统继承的贯例。第一位是加尔巴出身于首都罗马的名门贵族;接下来的奥托他不是首都出身,也不是名门贵族,但他的父亲是元老院议员。代替奥托的维特里乌斯其父路奇乌斯受到提比略皇帝任用,在克劳狄乌斯时代地位仅次于皇帝,因此维特里乌斯属于新兴的权贵子弟。

韦斯帕芗的爹却是从一个不知名的军团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军人,来自意大利的地方自治区。换句话说,韦斯帕芗是罗马帝国第一位既没有皇室血统,亦非罗马名门贵族。他的出身非常低贱,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底层士兵,一步步升起来的武将。

韦斯帕芗朴素诚实。从照片看,强壮的五短身材,一张拙朴的发面饼脸,毫无贵族气质。

提图斯雕像,他与其父长得非常相像

韦斯帕芗作为武将的能力与当时的罗马的其它司令官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优秀之处,在战略上远不及名将科尔布罗(被尼禄皇帝杀害,他的死引起了高地日耳曼军团的愤怒,造成三皇时期的内乱),也不是一名善于运用各种华丽战术的指挥官。

话虽如此,他也绝非平庸之辈,能够集谨慎、踏实、持久力、洞察力和健全的常识于一身的人就已经不是凡人了。况且韦斯帕芗还有一种无法形容的“亲和力”。

韦斯帕芗在重修因“三皇内乱“时期被民众烧毁的朱庇特神庙时,曾亲自加入了背着石材向卡匹托尔山山顶攀爬的建筑工人队伍中。朱庇特神庙是古罗马人至高无上的圣地。

古罗马人把基础设施视为人类文明生活必需的大事业。历任国王皇帝为了俘获人心都会自掏腰包修建包括神庙、广场、剧场、竞技场等基础设施,给市民提供公共生活场所。这些场所一般都冠以修建者的名字,如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庞贝剧场、图拉真广场·····。韦斯帕芗亦修建了广场,他因自己低贱的出身,谨慎行事,没有像出身高贵的神君那样把广场冠以自己的名字,而称之谓“和平广场”。

被三面红色建筑围在中间的帕西斯广场就是当年的和平广场

注:帕西斯应该是意大利语PACE(和平)的音译

此图容易辨认和平广场所在地。紧凑的绘制让罗马斗兽场的位置在右上角露出来一部分。二图互相参照,可以定位我们曾拜见过的圣地遗迹:元老院、塞维鲁凯旋门3、演讲台2、农神庙、火灶神维斯泰神庙9、提图斯君斯坦丁大会堂(或称教堂)、提图斯凯旋门。及图拉真圆柱所在的图拉真神庙遗址。

还记得看到的这一眼吗,图拉真神庙遗址及图拉真圆柱

图拉真公元98年继位,离韦斯帕芗去世仅19年,出生在西班牙行省(不在罗马本土!),父亲是韦斯帕芗手下的军团长。因为他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者说罗马帝国已经完全忽略了皇帝的出身,于是图拉真大大方方地在神庙前缀上了自己的名字。

谨慎的韦斯帕芗言行举止并不是很讲究,他会说视为文化代名词的希腊语,但在善于雄辩的古罗马统治者中他不是一个演讲高手。不过这位乡土味十足的皇帝却有着难以名状的“幽默感”。

低微出身的韦斯帕芗不会拒绝任何人的求见。他曾耐心听过一个公然呼吁打倒帝政的少数派——共和主义者在自己面前兜售共和政体的说辞(此时整个罗马已经完全接受了帝政)。但到最后他忍不住说“你好像什么都敢说,恨不得让我判处你死刑,可是就算有一条狗在我面前叫个不停,我也不会杀它。”从此以后,这一派的哲学家们得到了一个名字——“犬儒派”。

打个比方,这相当于生活在北京的国民党遗老,来到中南海怀仁堂,跟毛泽东絮叨:我看你还是改弦易辙吧,咱们向蒋介石学习,实行台湾政体好吗。

但是韦斯帕芗作为统治者,绝不是一个完全的“好人”。他想王权世袭让弗拉维王朝江山永固。而且从尼禄皇帝的下场中,他深知仅仅确立王权世袭是不够的,他要以立法的形式把悬在皇帝头上的两把利剑撤掉。

利剑一:取缔罗马元老院弹劾皇帝的权力。因为,若被元老院以半数表决为“共同体罗马的敌人”的话,纵然是皇帝也会瞬间沦为一介草民。

利剑二:取缔罗马公民通过“”市民集会决议”否决皇帝议案的权力。

无论是凭借军事力量推翻了”元老院体制“的凯撒,还是开国皇帝屋大维都保留了元老院和罗马公民对帝政进行监督的权力。这一点暴露了韦斯帕芗与生俱来的狭隘人格。制定了《皇帝法》以后,人们若想让不称职的皇帝下台,唯一能采取的手段就剩下暗杀(含自杀)了。人算不如天算,这项法律的第一个牺牲者就是26年后,被暗杀的韦斯帕芗次子图密善。

韦斯帕芗将皇帝的权力刻在今天“卡皮托利尼博物馆”保存的碑文上,这部取名为“韦斯帕芗皇帝法》共有七条。(见下面图片)

《皇帝法》碑文(藏于卡皮托利尼博物馆)

卡皮托利尼博物馆(画面左右两边的楼)

年5月11日天空乌云密布,刚踏进卡皮托利尼博物馆廊下,骤降冰雹,我们站在博物馆的门廊里,面前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镶嵌大理石的坎皮多里奥广场,这一带是当年古罗马的中心,以朱庇特神庙为首,曾有25座神庙!

韦斯帕芗通过制定《皇帝法》让帝政的专制化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他统治的9年,政局平稳,硕果累累。这源于他极好的政治平衡能力,平民出身的韦斯帕芗给人以好皇帝的印象。

首先,他认真出席元老院每月二次的会议,在会议上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洗耳恭听。无论听到多么恶毒的批判,他都不会表露出不高兴的样子。他最多把脸上皱纹堆起来说些诸如:“全怪我这把年纪还来当皇帝,现在成了众矢之的”之类,不伤感情,但很有亲和力的话语,无疑赢得议员的好感。他还会给议员提供一些经济上或法律上不伤大雅的方便。

其次,对失去“市民集会决议否决权”的罗马公民,韦斯帕芗通过现场观看各种角斗士比赛和祭祀活动听取平民们反映意见。罗马公民们以此为荣,在表达意见的时候毫不客气,让统治者很是头疼。比如,韦斯帕芗和长子提图斯坐在竞技场的贵宾席上,罗马民众不满提图斯的结婚对象是犹太女人,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声。提图斯最终放弃爱情,终生未娶。

韦斯帕芗决定在寸土寸金的罗马市中心再修建一座更适合皇帝与民众会面的竞技场。罗马当时已经有个大竞技场,能容15万人,后来扩建到容纳25万人。但是过大的规模,会分散注意力,很难保证民众都参与进来。如果是5万人的规模,对于拥有百万人口的罗马来说,不大不小正好,并且集中在封闭的空间内,人们的参与意识会增强。

于是韦斯帕芗决定修建容纳5万人规模的《弗拉维乌斯圆形剧场》,更好的解决与市民的沟通。

《弗拉维乌斯圆形剧场》复原图

三、柱式

很难相信这座宏伟、艺术风格独具的旷世之作,竟出自于平民出身的皇帝韦斯帕芗之手。

至今无法确定罗马圆形竞技场的建筑设计师到底是谁。但是,统治者的开明或艺术口味,与同时代的艺术水平是息息相关的,显然此建筑的落成属于前者,开明的苇斯帕芗愿意把一切事物交给建筑师负责。对于后者举个中国古代的例子。清代瓷器以雍正年间制作的最为精致典雅,这得益于雍正皇帝的艺术修养。

圆形竞技场这座堪称典范的杰作,却在过往的年里不断遭到地震破坏,到了15世纪基督教统治时期,古罗马公共建筑不幸变成了教会的石料供应地,能拆的地方全被拆掉了,直到年,教廷才宣布保护大角斗场,理由是曾有早期基督教徒在这里殉难,它是圣地。尽管此说法缺乏根据,毕竟阻止了进一步被劫掠。今天看到的圆形竞技场是残留下来的“骨架”,只相当于罗马帝国时代圆形竞技场的三分之一。

圆形竞技场有四层,全世界仅此一座。它外部由大理石包裹,采用了罗马人喜爱的拱门,拱门两侧用圆柱固定。为避免笨重单调的感觉,每层采用不同风格的柱式。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第4层的科林斯壁柱及小窗。

柱式,产生于古希腊,是古希腊建筑留给全世界最具体,最重要的遗产。经久不衰的柱式延续至今已经多年了。

相信每一位去过欧洲的人,面对古希腊或古罗马的建筑最抓人眼球的初见一定是柱式,注意,请不要和我当年一样,误把“柱式“当作柱头或者柱子!

柱式:指的是石头梁柱结构各元件和他们的组合的特定做法。它由柱子(柱头和柱身)、檐部和柱础(柱座)组成。

古希腊有二套艺术风格成熟的柱式,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

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的形制来源于古希腊对人体的欣赏。他们认为造物主赐于人类的形体是最美的,于是以身材漂亮的人体比例作为神庙建筑中取得均衡的方法。如,男人的脚长是身高的约六分之一,就把这种比例搬到柱子上,以柱子底部直径的约六倍(后来放到七倍)作为包括柱头在内的柱子的高度。柱身上有二十来个直通上下的凹槽,槽之间相交成很锋利的线。柱身直接落在三层台阶的基座上,没有柱础。于是,多立克柱式就在建筑物上显示出男子身材比例的刚劲和优美。

爱奥尼亚柱式,为了表现女子苗条修长的身材,以柱子底部直径的约八倍(后来放到九陪)作为包括柱头在内的柱子的高度,在柱头左右各做了下垂的涡卷,像女人的发式,柱础如女人靴子的凸形鞋跟,而在整个柱身上刻出纵向的凹槽,像女人裙子的皱褶一样。

呈现这两种建筑风格,最成熟、最完美的作品是始建于公元前年的雅典卫城建筑群。

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雄性十足的多立克柱式

卫城,雅典娜胜利神庙婀娜多姿的爱奥尼亚柱式

那么,科林斯柱式为什么没有像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一样列为古希腊的经典柱式呢。这要由一座神庙说起,约公元前年左右,帕特农神庙的设计师伊克提诺在伯罗奔尼撒的巴沙建造了一个多立克式的阿波罗神庙,庙内部立了一棵全新的柱子,柱头用了一棵完整的忍冬草形象。这种柱子后来叫科林斯式。它模彷少女的纤柔身态,肢体更加苗条。不过,古希腊的科林斯柱式远远没有定型,它的檐部和柱础采用爱奥尼亚式,柱身细一些,说白了多少有点改头换面的爱奥尼亚柱式。

起源于古希腊的罗马不仅继承了古希腊柱式作为最重要的建筑艺术手段,并且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古罗马建筑中经常用到五种柱式:

1、朴素而偏于沉重的古希腊多立克柱式被淘汰,另外设计了一种不那么粗壮,有圆盘柱础和线脚的多立克柱式,如罗马圆形竞技场第一层的柱式。

2、保留了古希腊的爱奥尼亚柱式,罗马圆形竞技场第二层用的柱式。

3、古希腊时期没有定形的科林斯柱式因为柱头的花草设计富有装饰性受到特别的钟爱,被大量采用,罗马圆形竞技场第三层用的柱式。

4、另外又设计了一种更华丽的柱式,即把爱奥尼亚柱头上的涡卷叠加到科林斯式柱头的忍冬草叶上去,叫做复合柱式。现实中3与4两种柱式很难分清,不信你试试看。

5、另有一种最简单接近多立克柱式,但它柱身没有凹槽的塔斯干柱式。

古罗马五种柱式

古罗马五种柱式的柱头

后世的建筑学者评价说,古罗马的五种柱式更适合罗马人奢侈豪华的风气和审美习惯,直到堆砌过分。这种柱式建筑丢掉了古希腊柱式朴素、简洁、庄重、大气的风格。

圆形竞技场第四层的科林斯壁柱,就附合当时罗马人对科林斯柱头花草特别钟爱的流行趋势。

科林斯壁柱

风头出尽的科林斯柱头的图案到底来源于那类植物呢,有二种权威说法。

一、清华大学建筑系陈志华教授的著作“外国建筑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推荐教材)和日本作家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风靡世界的15册古罗马历史书)认为科林斯柱头的图案是”忍冬草“。(这二套著作是我重点学习和引用的)

二、维特鲁威(约公元前48—公元前14)撰写的“建筑十书”(陈平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认为科林斯柱头的图案是茛苕的叶子。

我请教了北京生物学特级教师王惠弟女士,她说“忍冬”是藤类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没有“忍冬草”。对比现实中的草本植物茛苕的叶子,它的确与科林斯柱头的图案比较相象。

茛苕叶片与科林斯柱头

圆形竞技场一层和二层装饰着古希腊成熟的80根多立克柱式和80根爱奥尼亚柱式、

三层80根科林斯柱式、四层80根科林斯壁柱。一层、二层和三层,每层有80个与柱式配套的拱门,二层和三层每个拱门内还有一座人像雕塑。面对圆形竞技场残留下来的“骨架”,需要闭上眼睛想像当年那鲜活的“血肉之躯”!德国文豪歌德曾说过,到意大利旅行光有肉眼是不够的,还要带上心灵之眼。罗马圆形竞技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古希腊人的柱式是顶天立地的,一根根柱子像列队的士兵,矗立在神庙里,环绕在神庙四周,令人敬畏。

古罗马人把柱式与拱门配搭,一层层摞起来,好似元老院身着华丽托加的名门贵族,气质非凡。

罗马人把拱门和柱式进行搭配,后人定义为券柱式,在此基础上罗马人再把各种柱式,按照下重上轻的力学原理,一层层叠加起来,通常底层为多立克(或塔斯干),二层为爱奥尼亚,三层为科林斯,四层用的是更没有重量感的科林斯式方壁柱。这种建筑形式称为叠柱式。

券柱式和叠柱式是古罗马人对世界建筑的伟大贡献。

这种结构中有直线和曲线、方形和圆形、实与虚的绝妙组合,加上形体和光影的变化,

结合了古希腊的柱式与古罗马拱券的建筑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辉煌。

罗马竞技场就是复杂的券柱式加叠柱式的建筑典范

图中可以清晰看到斗兽场叠柱式细节。一层多立克,二层爱奥尼亚,三层科林斯,四层科林斯壁柱。

从古罗马开始到文艺复兴,人们通过拱券将柱式进行任意组合创造出异彩纷呈的经典建筑。

年4月27日我们来到维琴察,有幸亲眼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券柱式组合建筑家帕拉蒂奥的代表作之一“巴西利卡”。帕拉蒂奥在维琴察全城的系列作品被评为年世界文化遗产。帕拉蒂奥创造的新柱式组合,其构图形成更加复杂丰富的券柱式,后人称为帕拉蒂奥母题:大柱式+小柱式+半圆拱的嵌套式结构。

维琴察全城充满了帕拉第奥设计的建筑。上图是我们进城看的第一个帕拉第奥作品,维耶里凯蒂宫维琴察市立画廊,到达时画廊已经闭馆谢客,仅拍了外观。下图是他的代表作巴西利卡,我们登上二楼大厅,近距离看到了帕拉蒂奥母题柱式。

从古希腊的柱式发展到百花齐放的罗马券柱式及叠柱式,始终是有规矩约束的,生于古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型期间的维特鲁威(约公元前48年—公元前14年)撰写的“建筑十书”对柱式中的柱子(柱头和柱身)、檐部和柱础都有极为严格的尺寸要求。尽管如此,他还是说柱式的做法应该根据地形、环境和建筑主题而有所不同,不能死守教条。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柱式的各个部分的规定越来越细、越繁复和死板。过于古板固然约束了人的创造能力,但是二千年的建筑精英们创造性的积累,包含着极高的智慧,只要按着规矩来做,再差也不会离谱。

中国的建筑设计很随性。这是北京燕郊的天子酒店(亦称福禄寿大酒店),寿星老手里的桃子是一间客房,估计是客人的首选房。不知道位于排泄位置的房价打折吗?

四、角斗士

圆形竞技场遍布古罗马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有竞技场意味着一定有角斗士进行人与兽、人与人的博杀表演。但这仅是竞技场的一项内容,除此之外竞技场还进行:比赛、戏剧、歌舞和阅兵等。

古罗马竞技场上,人与兽、人与人的博杀从共和时期(公元前年至公元前46年)开始直到公元年才被完全禁止。对于古罗马人热衷于角斗比赛这一民族习性,历史学家认为罗马人是继承了伊特鲁里亚民族传统。伊特鲁里亚是在公元前90年被古罗马吞并的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

再往下追,我想是不是来源于人类猎杀动物的原始生活习性所致,换个说法,角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中国角抵戏又称百戏,表现人与兽斗是角抵戏的典型套路。此戏种始于商周,盛于秦汉(前——前)。角抵表演人与兽,人与人的较力,是中国古代一种"赛"事竞技活动,兴起时段与古罗马的角斗比赛基本相同。

汉代画像砖角抵戏《东海黄公》

古罗马马赛克镶嵌画《角斗士与豹子》

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残酷厮杀的记载不胜枚举。历史学家评价: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苦难史。不仅如此,没有战争的时候人们还会用博杀表演来填补空虚的心灵。

情景一、西班牙斗牛节期间,电视上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狭窄的巷子里人们在前面狂奔,被激怒的牛爷狂追,造成参与者死伤的践踏事件时有发生;而竞技场上的斗牛士穿着帅气的套装披着斗篷用一块红布撩拭斗牛,结局,或牛角戳到斗牛士,或牛被斗牛士用刀剌中,疼痛使牛更加具有杀伤力。

情景二、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拳击、摔跤、击剑、跆拳道、柔道,表现的是人与人的博弈。参赛运动员无论用多么现代化的装备保护自己,也难免相互的伤害。如拳王阿里,在20多年职业生涯中,头部遭受近3万次重击。年被确诊患帕金森氏综合征。此后30年间,医生不断给阿里下诊断书,认为他可能活不长久。

为什么罗马竞技场上的“角斗“会受到人类的如此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tq/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