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早已成稿,先后投《人文杂志》、《河北学刊》、《河南社会科学》、《将汉论坛》、《黄河文化研究》(系约稿),或因文章结构与此前所投文章结构类似,《河北学刊》很快确定刊发,已经发排,因为某些历史原因又将稿件撤销了,《江汉论坛》早答应发表,可是时过近两载,一推再推,作者主动撤稿,《黄河文化研究》因某种原因,书号撤销,白白等了半年之久。最终将文章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日刊发于该刊年第4期。写作之苦,惟作者感受良多。本文与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年第4期的《仰韶文化西来说的形成及论争——学术史视野下的考察》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数字版年第3期。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第1期刊载的《从文献大数据看近十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状况(-年)》数据,基金论文数为35篇(排名第三)、国家基金论文数为22篇(排名第二)、总发文数64篇(排名第四),综合指数.,按照综合指数得分,位列-年历史学核心作者Top10。但我实事求是地对青年学者们讲,我的文章发表也很困难。

摘要:清末民初拉克伯里中国民族文化源于巴比伦之说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经过蒋智由、章太炎、刘师培、丁谦等学者的附和与积极阐发,一度在中国学术界产生颇大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学者对拉克伯里中国民族文化西来说的态度从总体上由附和支持转变为质疑批判。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学者对拉克伯里中国民族文化西来说的反驳,总体上是在学术层面全面展开的,不少反证击中了拉克伯里西来说的某些要害。但总的来看,20世纪20—30年代,由于新史学刚建立,中国的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尚在起步阶段,以上反驳在史料辨析、运用,论证方法和理论建构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突出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以后,拉克伯里中国民族文化西来说在中国学者的质疑与批判声中渐趋衰落,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其对20世纪中国上古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建构及中国现代学术史、文化史之影响却远未终结。

关键词:拉克伯里;西来说;附和;批判

作者简介:周书灿(—),男,历史学博士,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苏州大学第三批东吴学者,博士生导师,从事先秦史、历史地理学与中国学术史研究。

17世纪中叶迄19世纪末,欧美学者积极倡导的中国民族文化外来说,经过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国际学术论辩,由于双方均缺乏坚实的考古学证据,迄20世纪20年代最终被中国学术界视为西洋学者穿凿附会之“新神话”[1]而基本告一段落。20世纪以后,此前欧美学者一度提出的中国民族文化起源之埃及说、印度说,已基本无人提及,20世纪20年代法国学者维格尔(P.Wigger)提出的缅甸说,也不久“自动放弃”[2]P50。然而,年,法裔英国汉学家拉克伯里(TerriendeLacouperie)《早期中国文明的西方起源(公元前——公元年)》(WesternOriginoftheEarlyChineseCivilisationfromB.C.toA.D.London:Asher,)一书利用“语言学科”和“历史学科”的方法,所阐发的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裔出巴比伦,中国人的祖先是巴比伦人的中国民族文化西来说,自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仍在中外学术界继续流布,并从总体上呈现出从附和支持到质疑批判的学术态势,从而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上古民族文化形成发展的理论建构产生过较为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认同、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建构等问题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拉克伯里的中国民族文化西来说再度引起学术界的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皮肤白癜风名家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z.com/xjebtq/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