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栏帝国的终结花旗银行不惜失去6
10年前,总部位于纽约的花旗集团(CitigroupInc.)还是一个从东京延伸至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的全球性零售银行帝国。曾经,它在覆盖地球陆地面积一半的50个国家开展个人银行业务,为2.68亿客户提供服务。但是,近一年,这一切在悄然变化中。 一、花旗全球全面缩减零售业务 但在那之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与次级抵押贷款挂钩的复杂证券导致花旗银行蒙受数十亿美元损失,而美国政府实施的紧急救助措施颠覆了其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自那时起,这家银行相继出售或关闭了包括危地马拉、埃及和日本在内、超过其入驻国总数半数国家的零售业务。花旗还将其美国分行的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并退出了次级抵押贷款、学生贷款和人寿保险等业务。在这一过程中,花旗银行放弃了大约25%的客户,裁减了超过40%的员工。 “各家银行逐渐明白,为每一国家的每位客户提供每一产品和每种服务,根本就是不对的,”年至年执掌花旗银行的潘伟迪(VikramPandit)说。他曾经大力宣扬这家公司的全球性特征。“所以,各银行纷纷剥离资产。对于我们来说,这项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二、花旗“瘦身”后,将聚焦最富有的客户群体 花旗集团的转变,以及汇丰控股(HSBCHoldingsPlc)和其它全球性银行的类似变化,不只是为了削减开支。此举亦是为了更好地专注于最富有的客户,即高净值个人、大型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以获取更大回报。花旗集团表示,它如今变得更精简,更安全。过去在为这些客户服务的同时,该行的交易业务显著膨胀。而在此之前,正是因为次级贷业务让其陷入困境。过去,这家公司的利润主要源自个人银行业务。但是现在,企业和投行业务成为其最重要的利润源泉。 以土耳其为例,尽管花旗集团早在3年前就终止了零售银行业务,但它仍然保留了8家分行和位员工,为企业客户服务。在鼎盛时期,花旗集团在土耳其拥有56家分支机构和名员工。这些瘦身措施显著提升了该公司在土耳其的盈利能力:股权收益率从年的1%一举跃升至去年的14%。 三、花旗“瘦身”背后有哪些战略因素的考虑? 1.营业网点收入不断缩水 以中国为例,截至到年5月29日,花旗银行在中国已关闭了五家支行。被关闭的五家支行分别为:深圳车公庙支行、大连星海湾支行、北京望京支行、深圳前海支行、上海延安西路支行。 花旗银行认为,中国第三方支付就像另一个银行系统,银行业务正受到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侵蚀。第三方支付相比银行有过之而无不及。花旗报告称,第三方支付公司将支付当做是接触用户的一个入口,这有助于它们日后向其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比如“存款”和财富管理服务(余额宝),借贷服务(蚂蚁小额贷款)以及网络银行服务(网商银行)。单单支付这一活动就能积累大量有价值的用户交易数据。据统计,目前支付宝的支付量已超过了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量的总和。花旗银行认为,因为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强势出境,银行交易费收入大大减少。低价便捷的第三方支付会倒逼银行,使后者取消交易费,最终迫使银行业务收入大幅缩水。 当利率在5%或6%的时候,银行获得的存贷利差可以轻松地弥补一个活期存款账户的服务成本。现如今,这道算术题已不再好使。“在当前的环境下,通过分行招揽存款是亏本生意,”KBW研究主管坎农说。“网上银行的成本更低。” 2.非法洗钱的巨额罚单 因涉嫌洗钱面临巨额罚单也是花旗集团一直考虑的风险因素之一。由于一些从事墨西哥和美国往来汇款业务的分行监管不力,这家银行曾向监管当局支付1.4亿美元罚金。其墨西哥分行Banamex正卷入一项涉及其客户的欺诈调查之中。花旗集团表示,该公司正在配合相关调查,但仍然看好墨西哥的增长前景,将继续留在该国。目前,花旗银行大约15%的个人银行业务收入源自墨西哥。 3.来自欧美国家政策法规的风险 近年来,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平台均呼吁恢复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Act)。一旦重新实施,这项要求银行分离零售和投行业务的法案将迫使花旗集团等金融帝国不得不进行更激进的重组。类似的法律隐患在全球其他地区同样存在。 四、理性看待花旗银行“全球瘦身” 这不只是地域上的撤退。花旗银行高层团队已意识到,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提供所有服务并非一条可行的盈利之道,哪怕是在最发达的国家。总部位于伦敦的汇丰控股相继关掉了家美国分行,包括次贷业务,并关闭了逾家英国分行。过去10年,花旗集团出售或关闭了超过家美国分行,包括其消费信贷网络,将重点放在主要城市上。“我们已经放弃了在我们看来不成功的一些业务,退出了一些我们认为无法获得适当回报的业务。”花旗集团首席财务官约翰?戈斯帕奇(JohnGerspach)表示。 虽然花旗银行分支机构和客户数量的大幅削减尚未转化为盈利能力(花旗银行的股权收益率目前是个位数8%——远低于金融危机爆发前超过16%的水平),但是如果没有上述全面的变革,花旗银行的盈利能力可能会更低。在花旗已放弃个人银行业务的大多数国家,他们仍在提供企业服务,而后者需要相对较少的办公空间和员工。花旗集团在80多个国家拥有交易柜台。他们还在不断地迎合富裕客户。 不仅仅是花旗银行,其他全球性银行也在反思各自的商业。巴克莱银行(BarclaysPlc)正在寻求出售其非洲业务,并已停止亚洲的股票交易业务。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一度是欧洲最大的贷款机构。现在,这家银行几乎放弃了所有海外业务,撤退至英国本土市场,并且正在剥离大多数资本市场业务。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AG)希望出售它在年收购的一家德国零售银行,而且正在缩减债券交易业务。 备注:此文在商业周刊YalmanOnaran《花旗、汇丰抛弃亿万客户,金融帝国时代宣告终结》(翻译任文科)、中国经济网《花旗中国一年关闭五家支行,数字化转型》、时代周报周立俊《花旗撤资广发管理层料大洗牌》、新京报金彧《花旗中国一年来关闭五家支行:断臂求生还是迫不得已》内容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转载请注明相关出处。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z.com/xjebtq/1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7,卫报这样看世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