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圣人
聖西斯督二世教宗、聖斐理琪新、聖亞加比等殉道者(SS.SixtusII,FelicissimusandAgapitusandotherMartyrs) 二五七年,聖西斯督二世繼聖斯德望一世任教宗。其時,若干地區教徒對異端教徒主持的洗禮是否有效發生疑問。教宗接受聖狄尼削的意見,除申明教會的正確立場外,對這些見解錯誤的教徒,避免採用強硬的懲罰處分。其後,教會舉行大公會議時,隆重申明異端徒主持的洗禮是有效的。 華肋良皇帝頒布仇教的詔令,信徒流血致命者頗多。第二年迫害更趨激烈,教宗英勇殉道。聖西彼廉為教宗向非洲主教發出訃告,略云:「華肋良頒詔,將主教、司鐸、副祭一律處死。本年二五八年八月六日,教宗與四位副祭同時遇難。這次羅馬官吏發動的迫害是很徹底的,被捕的教友必死無疑,他們的財產全部沒收充公。請你們通知諸位神長教友,讓他們有一種心理準備,不怕吃苦,不怕死亡,遇難時毫無畏懼,視死如歸。」 西斯督教宗那一天正在地窟舉行彌撒聖祭,他坐在寶座上向教友致訓。兵士聞訊趕來,教宗被捕,斬首致命。遺體葬在聖加利斯多公墓。教宗西斯督的名字,列入彌撒聖祭常典內,永垂不朽。 與教宗同時遇難的有四位六品副祭:聖亞納略、聖味增爵、聖瑪各諾、聖斯德望。另有二位副祭:聖斐理琪新和聖亞加比也於同日流血致命,榮獲致命的冠冕。第七位副祭聖老楞佐於四日後遇難。(老楞佐瞻禮日期為八月十日)。 聖加耶當(St.Cajetan)神職界修會副會祖 加耶當生於一四八O年,原籍威森塞,父親加斯巴是西亞納的伯爵,參加威尼斯軍隊,和那不勒斯作戰,身死戰場。當年,加耶僅二歲。 加耶當和他的兩個哥哥由寡母瑪利亞撫養成人。瑪利亞是一位賢淑的貴婦,三個孤兒受著良好的家庭教育,熱心敬主,聖德日進。 加耶當青年時,負笈入帕雕亞大學,一面讀書,一面照常操務神修善功,他對神學頗有研究。一五一四年考取教會法和民法博士學位,返故鄉任參議員公職。 加耶當看破紅塵,棄家修道。一五O六年赴羅馬,一五一六年領受鐸品,那時候,他年僅三十三年。一五一八年返威森塞。 加耶當在羅馬的時期,創立了一個善會「天主聖愛會」。加入這個善會的司鐸,立志獻身榮主救靈的事業。加耶當回到威森塞,加入聖熱羅尼莫會。這個善會的目標與天主聖愛會相同,但是以社會上地位最低的人為服務對象。加耶當出身貴族,所以他的親戚朋友,都責斥他不應如此貶低身份,玷辱門庭。加耶當我行我素,全力從事這項工作。他訪覓城內最貧賤的病人,在醫院裡訪覓患不治惡疾的病人,親自侍候他們,但是他的主要目標是謀取靈魂的利益。 加耶當在範洛納創設了一所性質相同的善會。一五二O年,他遵從神師的意見赴威尼斯醫院服務,在威尼斯住了三年,傳揚顯供聖體的敬禮,並宣傳領聖體的神益。他寫道:「我一定要全力勸教友們踴躍地、愉快地服食生命之糧,不達目的不罷休。」 那時候,社會風氣非常腐敗,加耶當目擊心傷,與羅馬天主聖愛會會士商討對策。大家的意見認為司鐸是社會道德的領導人物,假如他們全力從事重整道德的運動,移風易俗,指日可得。加耶當決定創立一個修會,加入這修會的司鐸奉宗徒的生活為模範。加耶當的合作者有西亞弟主教加拉法(即未來的教宗保祿四世),米蘭貴族古里等。 加耶當的修會定名為神職界修會,獲得教宗格肋孟七世批准,加拉法主教當選首任總會長。一五二四年九月十四日,首批會士四人在聖伯多祿大堂發聖願。新修會的目標是:向教徒傳揚聖教真理,扶助病人,提倡勤領聖事,發揚神職人員的犧牲克己精神,提倡學術研究,聖經研究,講道勸人。會士發聖願,度集體修道生活。 神職界修會初創期內,查理皇帝突發兵攻襲羅馬。修會會舍毀於戰火,會士撤退,往威尼斯避難。一五三O年,加拉法任期屆滿,總會長一職,由加耶當繼任。加耶當以個人的善表薰陶神職人員。威尼斯發生大疫,農田歉收,加耶當募款賑濟災民。他的愛德精神,博得眾人的讚譽。 加耶當三年總會長任期屆滿,加拉法再度當選。加耶當赴範洛納整頓紀律,任務完成,往那不勒斯創設修會分院。奧比多伯爵擬捐贈大批田產給修會,充作基金,加耶當婉言謝絕。伯爵道:「那不勒斯的人民沒有威尼斯有錢,你沒有固定的基金,僅靠零星的臨時捐款,恐怕不易維持。」加耶當道:「你說的話可能是對的,可是天主只有一個,無論在威尼斯也好,在那不勒斯也好,照顧我們的是同一的天主。」那不勒斯的教友,受了加耶當善表講道的感召,非常熱心,教務繁榮發展。 加耶當暮年,與真福若望瑪利諾尼合作,創辦貧民借貸所。一五四七年夏季,突患重病,醫生勸他不要再睡在硬的木板上,床上放一個墊子。加耶當道:「主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我至少應當死在一塊木板上。」 加耶當於同年八月七日安逝,死後顯有神蹟甚多。一六七一年榮列聖品。 加耶當是第十六世紀最傑出的神職人員之一。神職界修會會士矢發聖願,度集體修道生活,同時從事講道傳教工作,對聖教會有極大的貢獻。 聖婦格勞弟亞(St.Claudia) 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後書有如下的記載:「歐布魯、理諾、格勞弟亞和諸位弟兄,問候你。」格勞弟亞是理諾的母親。根據聖依勒內的記載,弟茂德後書的「理諾」就是聖伯多祿的第三位繼任者聖理諾教宗。 聖婦格勞弟亞生平其他事蹟不詳。 聖陶納多(St.Donatus)亞理沙主教 聖陶納多是托斯卡尼省亞理沙的第二位主教,三六二年逝世。生平事蹟不詳。 聖陶米西(St.DometiusthePersian)殉道 聖陶米西是波斯人,皈依天主教,棄家修道,領受六品副祭神職。他住在洞穴裡,講道勸人。 陶米西勸化了許多異教徒,人們常往他的洞穴求他祝福。「叛教者」儒里安皇帝因陶米西責他背叛天主教,反誣聖人沽名釣譽。聖人道:「這些人自動到我這裡來,我怎麼能趕他們走呢?」儒里安大怒,下令將陶米西用亂石擊斃,時在三六二年。 聖維田舒(St.Victricius)路恩主教 四世紀,西歐最傑出的主教有波疊亞主教聖依拉略、都爾主教聖瑪爾定和路恩主教聖維田舒。 維田舒原籍許德,三三O年出生。十七歲時,參加軍隊,領洗入教。後脫離軍籍,棄家修道。 三八六年,維田舒當選路恩主教。他在主教任內,全力勸化異教徒歸正,建立修院,在鄉下廣設堂區。 維田舒的傳教工作遍及亞多、亞佛蘭德、海諾、巴拉朋等地。但是他創建的聖堂在異族入侵高盧期內,全部被破壞。 維田舒暮年,被人誣指有散布異端的嫌疑,他親往羅馬,向教宗聖英諾桑一世申辯。教宗調查後,特頒詔書,証明維田舒所傳的教義,完全是正統的教義。 維田舒於四O七年左右逝世。 聖亞爾培(St.AlbertofTrapani) 聖亞爾培原籍西西里島,青年時,入加爾默羅修會領受鐸品,赴梅西諾區傳教,成績美滿,勸化猶太教徒無數。除了修會會規所定的苦行外,亞爾培自己添加了許多別的苦行,例如他每夜臨睡前跪在苦像前,誦念全部聖詠經。 梅西諾城被敵軍圍困,城內糧食缺乏,西西里王威德里三世決定將城市焚毀,實行焦土政策。居民聞訊,向亞爾培求援。亞爾培祈禱後,突然有糧船數艘衝破敵軍包圍線,開抵梅西諾,糧荒解除,城市獲得保全。 亞爾培暮年在梅西諾度隱士的生活,於一三O七年逝世。 三百年後,聖女瑪達肋納在佛羅倫斯修道,魔鬼誘惑她離院還俗。聖女祈求亞爾培代禱,亞爾培在神視中顯現給她,囑她堅守聖召,誘惑頓時消除。 亞爾培尚未正式列聖品。但是他的敬禮已於一四七六年批准。 真福亞岡多日祿、真福嘉洵(BB.AgathangeloandCassian)殉道 加布森會在東方的傳教事業是若瑟勒克萊神父倡建的。一六二九年,五位加布森會神父抵達亞力山田達,這五位神父中,有一位就是本日瞻禮紀念的亞岡多日祿。 亞岡多日祿生於一五九八年,廿一歲入加布森會修道。一六二五年晉升鐸品,在本國服務了一個時期,派往敘利亞傳教。他學習亞拉伯語,在近東一帶講道勸人,收穫非常豐富。 一六三O年,加布森會在開羅設立傳教中心,亞岡多日祿於一六三三年派往該地工作。和他合作的有三位傳教士,這三位傳教士來自法國馬賽,其中一位就是真福嘉洵。 亞岡多日祿和嘉洵二人致力勸化當地的裂教徒,並勸當地的高布底派教會與羅馬教宗恢復關係,大批高布底派教徒投入聖教會的懷抱。 加布森會士決定爭取高布底派修士的合作。一六三六年,亞岡多日祿帶了本篤神父赴下帝沛區的高布底修院。 亞岡多日祿受到帝沛的高布底派修士的熱烈歡迎。亞岡多日祿和他們作宗教問題討論,並舉行演講。演講題材的主要參考書是:英籍加布森會士本篤神父所著的「天主聖意論」。亞岡多日祿和高布底派修士的關係非常融洽,兩個地區的高布底派教會與羅馬恢復關係。 那時候,在新東的歐洲僑民,生活頗可疪議,常引起高布底人、希臘人的反感。當高布底宗主教召集會議,討論羅馬教會恢復關係時,若干人指出開羅外僑的生活與他們的基督徒身分明顯有抵觸。亞岡多日祿神父也在會場,他不能不承認是項責難是正確的。但是他向大會聲明,若干害群之馬的基督徒固然生活不端,但是人們絕不能責罵教會,教會本身是聖善的,教會根本不贊成這些不肖子女的罪行,這次的會議慘遭失敗。 亞岡多日祿寫信報告羅馬聖部,他的任務功敗垂成,完全應歸咎於這些聲名狼藉,有名無實的教徒。他請求聖部採取必要辦法,制裁這些玷辱教會聲譽的不肖分子。 數日後,亞岡多日祿帶了嘉洵悄然離開埃及,赴埃塞俄比亞。一六三七年,加布森會已有意在阿比西尼亞展開傳教工作。嘉洵在開羅逗留期內,學習了亞瑪立語(亞瑪立語是埃塞俄比亞的主要語言)。亞岡多日祿對埃國言語所識不多,所以到了埃塞俄比亞就「屈居配角」。 亞岡多日祿和嘉洵知道那時候教徒在埃國的地位很危險,但是他們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決心,為了拯救靈魂,不惜犧牲生命。埃國有一個新教徒海林,對天主教非常仇視。他一知道兩位神父來埃國傳教的消息,就設計予以破壞。亞岡多日祿和嘉洵於一六三八年夏季到了埃國,就被逮捕,帶上銬鐐,解往公多。 兩位神父在法庭受審時,穿了滿濺污泥、破碎的方濟各會會衣。埃國皇帝親自審訊。嘉洵神父對皇帝道:「我們是法籍的天主教徒、神職人員。我們到貴國來,請貴國人民與羅馬教會恢復關係。亞歷山大里亞的宗主教為我們寫了一封介紹信給貴國的瑪克。所以瑪克對我們的身分來歷知道的很清楚,我們希望能和他會面談話。」 瑪克是埃國的宗主教,他和亞岡多日祿神父在開羅相識。可是他聽信了海林的讒言,誣指亞岡多日祿是壞人。皇帝本擬將亞岡多日祿和嘉洵驅逐出境,海林教唆群眾暴動,要求將兩位神父處死刑。亞岡多日祿和嘉洵宣告死刑,但是人們給他們一個機會:兩人如肯背叛天主教,可以保全生命。亞岡多日祿和嘉洵求仁得仁。嘉洵寧死決不背教。 亞岡多日祿和嘉洵到了刑場,等了好久,還不執行絞刑。嘉洵問道:「為甚麼你們這樣慢?你們在等甚麼?」刑吏道:「我們等繩索。」嘉洵道:「我們的衣服上不是有繩索嗎。」結果兩位烈士就用方濟各會會衣的帶子絞死。兩人吊在刑場時,旁觀者用亂石投擲他們,直待氣絕為止。 亞岡多日祿和嘉洵於一六三八年遇難,亞岡多日祿享年四十歲,嘉洵僅年享三十歲。二人露屍街頭,一連四夜有異光照射著,皇帝很驚惶,下令將屍體掩埋。教徒將屍體盜走,改葬在秘密處所。 亞岡多日祿和嘉洵於一九O五年由教宗庇護十世列入真福品。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z.com/xjebms/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塔城地区受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
- 下一篇文章: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欧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