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来斯基泰人研究综述
斯基泰人(Scythians)也译为斯基台人、西古提人(Skutai)、西徐亚人或赛西亚人。在古代中亚与古代新疆历史上,斯基泰人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古代中亚与新疆地区的先民已经开始了频繁而深刻的中西文化交流。生活在欧亚大陆中间的斯基泰人不仅游走于里海北岸、河中地区、帕米尔高原、南西伯利亚地区、天山南北,甚至到达了今天的吐鲁番盆地,而且他们的生活年代远远早于张骞通西域,所以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斯基泰人基本上可以说是早期中西交通的主宰者,中西交流的实践者。在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斯基泰人更是扮演了双重的角色,他们既是早期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侵袭者和劫掠者,又是早期中西方交通的开拓者和两个世界交流的使者。他们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经生活在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并形成了以今天新疆北部、西部为中心的辉煌灿烂的文明。 西方学者对斯基泰人的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自十九世纪以来斯基泰人研究一直是中亚学、印度学和伊朗学的重要课题。国内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年以来,俄国考古学者在南西伯利亚地区的阿尔赞、巴泽雷克发现了举世震惊的斯基泰王陵,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金饰。我国考古学者则在新疆鄯善发现了洋海古墓,这里同样形成了以斯基泰人为中心的文明,《史记》、《汉书》中记载的车师,就是他们的直系后裔。由于相关的考古资料突然变得丰富起来,学界对斯基泰人的研究热情更为强烈,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对国内学界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开展的斯基泰人研究做一系统梳理,以反映国内斯基泰人研究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近年来的前沿动向。 如何界定斯基泰人,斯基泰的边界如何确定?在这些问题上,考古学家们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苏联考古学家阿甫杜辛认为,“分歧的根源在于看待斯基泰这一术语的角度不同。从地理学角度来看,斯基泰包括多瑙河与顿河之间的草原,有时还包括库班草原地区在内,这些地区居住着具有斯基泰生活方式,但语言上往往没有亲属关系,有时政治上也各自独立的民族。从民族学角度来看,斯基泰部落应指在起源、语言和政治归属方面均为真正斯基泰式的部落。后一标准目前在考古学上占有优势。”[i]一般地,学界多认为塞人即萨迦(Saka,又译作塞迦)。然而,关于塞人和斯基泰人的关系问题,学界尚有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塞种和斯基泰人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族群。香港学者陈天机在其《大自然与文化:环境、创造和共同演化的故事》一书中便明确地把两者区别开来,他对斯基泰人是否包括塞人保持怀疑。[ii]然而,多数学者认为,《汉书》中出现的塞人、塞种便是斯基泰人。[iii]也有学者认为,斯基泰人的概念更为宽泛,塞人仅是斯基泰人的一支,如赵汝清。[iv]本文的综述中,也是将塞人看作斯基泰人的一支。 关于斯基泰人的族源、部族构成、语言、迁徙过程等问题的研究。余太山《塞种史研究》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塞种史的专著。主要内容分为塞种、大夏、大月氏、大宛、康居、奄蔡、乌孙、罽宾、乌弋山离九个部分。作者对塞种的族源、语言、迁徙过程等一系列学术界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都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其说自成体系,使研究塞种以及塞种时期中亚、南亚和西亚的历史有了新的起点。[v]王钺、李兰军、张稳刚认为,斯基泰人祖源地在阿尔泰山以东的中亚地区,其迁徙起因于周宣王(公元前~前年)攻伐猃狁(匈奴)。猃狁退而占领阿姆河流域,这里的马萨格泰人被迫西迁,闯入斯基泰人地盘。斯基泰人抛弃祖土,向世居高加索地区的辛梅瑞安人发动猛烈的攻击,最终在波斯的西部到克孜勒河流域建立了王国。[vi]有学者认为,无论有部分斯基泰人向西或向南发展,斯基泰人的主体仍然是在南俄草原,直到公元前2世纪完全崩溃。[vii] 关于斯基泰美术的研究。台湾学者郭玉梅编译有《苏联赫尔米达美术馆》一册,书中重点介绍了斯基泰人与中亚、丝路的艺术文化交流。[viii]大陆学者邓慧伯也认为,斯基泰民族遗留下来的许多遗址和遗品在人类文化史及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他着重讨论了年第聂伯河下游地区尼古坡尔(Nikopol)等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金银饰品和青铜器所体现的美术风格和艺术水平,可惜未述及年以来陆续发掘的洋海古墓的情况。[ix]另外,关于鄂尔多斯艺术源流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它与南西伯利亚卡拉苏克文化,特别是与斯基泰艺术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x]另外,黄时鉴白殿的危害怎么彻底治愈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z.com/xjebms/1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编程更好的数学技能乐趣
- 下一篇文章: 和谐古鲁巴什,麦西来普大家跳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