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种起源于中亚章太炎刘师培宋教
[摘要]除了排满的角度,“中国人种西来说”盛行还在于国人求立身于世界之林的愿景。晚清之际,中西间竞争中国已处下风,种族上的白优黄劣之论颇为盛行。 年,袁世凯执掌民国政府期间,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民国国歌,词曰:“中华雄踞天地间,廓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捐让开尧天,亿万年。” 其中,“华胄从来昆仑巅”一语源出晚清民国时关于中国人种起源的一桩公案。而这桩公案的始作俑者,便是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以及他所主张的“中国人种西来说”。 拉克伯里的中国文明起源故事 拉克伯里(TerriendeLacouperie-)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幼年随当工厂主的父亲移居香港。在香港期间,拉克伯里学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并接受了中国古代经籍的教育。 年,拉克伯里前往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任教。期间,他主编了一份名为《巴比伦与东方纪事》(BabylonianandOriental-record)的杂志,并先后出版《古巴比伦文字及其中国起源》(TheoldBabyloniancharactereandtheirChinesederivatives)、《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WesternOriginoftheEarlyChinesecivilization)等著作。 年,拉克伯里出版《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书。在书中,他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故事: “公元前年,两河流域的国王Nakhunte率领巴克族(Baktribes)从迦勒底亚出发,翻越昆仑山,历经艰险,来到了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此后,巴克族四处征伐,传播文明,最终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 其中Nakhunte又作NaiHwangti,即黄帝之谓,巴克族则为“百姓”(BakSing)转音。在拉克伯里笔下,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被说成来自古巴比伦,而中华民族也成了“外来户”。这便是曾在近代中国风行一时的“中国人种西来说”。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拉克伯里在书中共列举出中国早期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间近百种类同之处。其中主要包括: (1)天文历法方面,古代两河流域居民与中国人皆采用太阳历纪年法,置闰月,一年分四季、12月、24节气,并以12年为一循环、60年为一纪(甲子)。此外,关于“天”的形状的描述、对慧星的称呼、以金木水火土为五日累积法和天干地支的用法等也相同。 (2)科技发明方面,古代两河流域居民与中国人都能摩擦取火、开沟造运河、种植小麦、锻造金属、利用粘土造瓦、制造兽皮舟油皮舟以及使用战车等。 (3)语言文字方面,拉克伯里认为《易经》中的八卦就是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的变形。他认为所谓“卦”者,就是中国的一种古文字,因为字简而事繁,故于一字中包含多种意义,后代人遂以为“八卦”寓含天地万物之理。而《易经》实质是古文字字典。 (4)政治制度方面,古代两河流域居民与中国人都实行帝王独裁政治,置天官,以右为尊。此外,两个文明在“四表”、“四海”、“四岳”、“十二牧”、“黔首”、“中国”、“上帝”等概念的使用方面也有相同之处。 (5)历史传说方面,中国古代关于大洪水泛滥的传说、神农氏的传说、仓颉造字的传说以及半鱼半人形巨人的传说等,在古巴比伦也都能找到类似的记载。 蒋智由的《中国人种考》 “盖西来说之成定论也久已” 中国的知识分子其实很早就注意到拉克伯里的“中国人种西来说”。年,宋恕在《六字课斋津谈》中就写到:“西人谓世有文字始于亚洲之非尼西人,又谓巴比伦字最类中国字,《易》之‘乾’,‘坤’,乃巴比伦呼‘天’、‘地’之转音。《尔雅》所载干支别名亦然,疑中国之学传自巴比伦。”不过,这一学说当时并未受到国人重视,直到日本学者白河次郎、国府种德出版《支那文明史》一书传入,才再次点燃中国思想界。 年6月,日本学者白河次郎、国府种德合著的《支那文明史》出版。该书用专章介绍《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书,对拉氏所主张的黄帝来自巴比伦、中国文字来自楔形文字、中国文明与巴比伦文明的诸种相似之处等内容进行推介。 该书在日本出版后不久,便引起了东京与上海两地中国知识人的北京哪家医院专治白癜风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ly/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世界最危险的18个机场,你去过几个
- 下一篇文章: 全球最quot危险quot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