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玉关于王国维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
关于王国维《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中的几个问题 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参考穆斯林文献等相关史料,借助现代地图及卫星影像这一新的科学手段,对王国维《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一文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考证。一方面,对将裴罗将军城比定为八喇沙衮这一在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提出质疑,并给出了看法;另一方面,对涉及到的裴罗将军城距热海之距离、西辽都于撒马尔罕的说法、经世大典图中“八里茫”之地望等问题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裴罗将军城八喇沙衮虎思斡耳朵碎叶 作者刘振玉,年生,自由历史学者。 《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是王国维于年完成的研究辽金元史及西北史地的一篇考据性文章,原收入《观堂集林》卷14,在新出版的《王国维全集》中,编入第14卷。该文最重要的结论是指出了“裴罗将军城”、“虎思斡耳朵”、“八喇沙衮”三个在中外历史、地理文献中出现的重要地理名词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根据对音和地域关系,提出了唐代文献中出现的“裴罗将军城”即是后来穆斯林文献中的“八喇沙衮”,亦即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这一看法。由于王国维“国学祭酒”的地位,加上作者旁征博引,使得文章的结论在学界具有重要影响。但文中也存在不少错误,早在年伯希和就指出:“(《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引文甚佳,惜所知西方资料太不充足,致结论讹误,须重再考证。”后世学者就其中的部分内容间或有所讨论,提出过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在吸收前人对有关问题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参考穆斯林文献等相关史料,借助现代地图和卫星影像这一新的科学手段,针对部分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将裴罗将军城比定为八喇沙衮值得商榷 将裴罗将军城比定为八喇沙衮是本文最为重要的结论,后世学者多有引用。关于此问题,学界基本赞成其说,如冯承钧、岑仲勉、向达、张星烺、刘迎胜、华涛等均采其说。王叔凯具体指出:“王国维在《观堂集林》卷十四《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一文中证明八喇沙衮城即裴罗将军城,已为人所共认。”张广达也指出:“关于裴罗将军城,王国维考证其为八喇沙衮,学者迄无异议。”最近出版的《大食东部历史地理研究》的译者也将八喇沙衮之名与裴罗将军城进行堪同。以上充分说明这种看法已成为学界主流。但也有少部分学者就对音问题提出质疑,如伯希和、周连宽等。作者在文中提出裴罗将军城即为八喇沙衮的最主要论据,一是地望相近,二是对音相似。地望相近不能证明二者即是同一座城市,只能说明其在同一个区域,特别是在楚河流域城镇密集分布的情况下,连作者自己也说:“虽此种证明亦得适用于碎叶城,然‘八喇沙衮’之名与‘裴罗将军’四字对音最密,自不得不舍彼取此矣。” 关于八喇沙衮与裴罗将军城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二者并不能堪同,就此提出三方面的证据。 (一)对音上不合 关于对音问题,年伯希和就已指出八喇沙衮与裴罗将军城在对音上存在困难。周连宽先生详述了二者在对音上的问题,指出“八喇沙衮”与“裴罗将军”四个音节中仅第二个音节相同,其他三个音节皆有不合,并得出“仅凭对音,不能决定回教作家和波斯作家所称的八喇沙衮即唐裴罗将军城的同名异译”。 (二)时间上不合 1.考古发掘结果证明二者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裴罗将军城”仅见于《新唐书·地理志》,而《地理志》关于这一条记载的文献来源是贾耽的《皇华四达记》,贾耽卒于年,因此至晚不超过年,更可能的是八世纪时,裴罗将军城就已然存在。 近代以来苏联考古研究机构对八喇沙衮遗址(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的布拉纳废墟)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其结果表明布拉纳废墟文化层较薄,属于楚河流域最晚阶段的定居城镇,遗址和历年出土文物都属于10—12世纪。既然八喇沙衮遗址出土文物均属于10世纪及以后,自然不可能是早在8世纪就已存在的裴罗将军城。 2.文献上的旁证 关于八喇沙衮和裴罗将军城在存在时间上的不同还有文献上的旁证。“八喇沙衮”一名不见于汉文文献,仅出现于穆斯林文献中。根据巴托尔德,记录此名最早的文献是成书于年的木喀达西《诸地知识的最好分类》,翻检木喀达西书,共三次提到此名,其中两次写为Balāsakun(???????),一次写为Walāsakun(???????),木喀达西书的校订者德·古耶认为上述两种写法通常均应写作Balāsaghun(????????)。木喀达西说到“瓦喇沙衮(八喇沙衮)是一个人口众多、繁荣的大城镇,而这个区域其他的城镇在人口数量和规模方面均相差不多”,由此可以看出,在木喀达西时代的10世纪下半叶,八喇沙衮已逐渐成为楚河流域的中心城镇。 另外,在其他穆斯林文献中,志费尼在谈到亦都护和维吾尔地的起源时,说不可汗(BuquKhan)兴建了八喇沙衮城,伯希和已指出这种带传说性质的第一个维吾尔汗在整个突厥世界均很甚行,甚至志费尼本人也说,只能作为逸闻传说,不作为真实信史。抛开志费尼书,关于八喇沙衮最早的记录可能要数塞尔柱朝著名宰相尼扎姆·莫尔克的《治国策》,巴托尔德就说到,尼扎姆·莫尔克提到,八喇沙衮在年就已经是一个伊斯兰城市了。然而在10世纪的其他穆斯林地理著作,甚至11世纪的部分著作中,却看不到“八喇沙衮”的记录,这其中不仅包括伊斯塔赫里、伊本·豪卡勒等人的地理著作,还包括成书时间基本与木喀达西同时的《世界境域志》(成书于年),以及加尔迪齐的著作(成书于年),甚至马尔瓦兹书关于突厥人的篇章中也没有提及八喇沙衮。上述著作多提到了楚河流域的其他主要城镇,如对碎叶城的记载。对于此问题,有必要简要讨论一下穆斯林地理学的传承。 关于诸阿拉伯地理学的传承关系,西方学者巴托尔德和德·古耶有重要论述,也可参见《伊斯兰百科全书》的“地理(Djughrāfiyā)”条。简而言之,流传至今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中,以伊本·胡尔达兹比赫的《道里与诸国志》为最早,这部著作初稿成于—年,修订增补的第二稿成于—年,该著作描述了楚河流域的城镇和里程,并提到了碎叶,但没有涉及八喇沙衮。10世纪初,萨曼朝宰相杰伊哈尼对伊本·胡尔达兹比赫的地理著作进行了修订,这部修订的地理著作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为后续诸多地理学家所摘引。根据巴托尔德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世界境域志》的佚名作者在关于突厥人的部分即采用了杰伊哈尼的著作。加尔迪齐在编写关于突厥人的篇章时,标明他所依据的主要资料之中有杰伊哈尼的著作,米诺尔斯基也指出,加尔迪齐直接参考了杰伊哈尼的著作。因此,从《世界境域志》、加尔迪齐的著作在介绍楚河流域的主要城镇时独缺八喇沙衮这一点来说,我们可以推断,杰伊哈尼的著作中很有可能就没有提到八喇沙衮。杰伊哈尼为萨曼朝宰相,其主要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斑蝥酊斑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ly/3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生英文名大全
- 下一篇文章: 男女英文名字大全来源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