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西来说的流播与文明的自我认同二
与埃及说问世之后的情况不同,巴比伦说问世后一度大受中国学者欢迎,伴随着《支那文明史》于年被上海竞化书局译为中文出版,赞成响应之作纷起,如丁谦《中国人种从来考》、蒋智由《中国人种考》、刘师培《中国民族志》、《攘书》、《论中国对外思想之变迁》、《思祖国篇》、《古政原始论》、《论孔子无改制之事》、《中国历史教科书》、章太炎《种姓编》、黄节《立国篇》、《种原篇》等。刘、章二人,更是利用自己在音韵、训诂、文献方面的所长,强化论证,如刘氏以为盘古即巴克(巴枯、巴枯逊)族之名的转音(《攘书·华夏篇》,《中国历史教科书》,《古政原始论》),泰皇泰古即迦克底之转音(《古政原始论》),章氏则提出加尔特亚(Chaldea)即古籍所谓之葛天,神农及其名石耳即为萨尔宫之对音(《序种姓》)。 (章太炎) 与此等主要基于语言及典章文物的考证相应和,年瑞典人安特生通过对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遗址的发掘,因其发现的陶器与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现代中国汉族地区的民俗文物相似,推测仰韶文化是"中华远古之文化",而仰韶是中国人的第一个史前遗址。由于当时这一考古发现在中国境内无其它可类比之例,而仰韶最有特色之彩陶纹饰又与中亚地区今土库曼斯坦安诺遗址等地出土的彩陶很相似,安特生得出仰韶文化西来的论断。 该说就其当时之学术条件而言,亦近情理,盖商周文化之前的中国上古文明尚处混沌,而中东地区根据地层迭压关系和类型学的比较推断的相对年代则相对清晰,仰韶文化介于安诺和商周文化之间,故推言西在东前、由西向东顺理成章。依据于此种考古学之“实证”发现,中国文明西来说渐成显学。 余英时将该说之流行与梁启超《中国不亡论》中有关中国存亡命运的讨论联系起来,以为中国学人接受文明西来说,是国族处于存亡之际时,通过承认中国文明之渊薮距西方文明未远,加强“中国不忘”之信心。并引钱穆为例:他年轻时读任公的《中国不亡论》(原题为《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而夜不能寐,晚年犹问及大陆新出土之考古证据与安特生之说的关联(《一生为故国招魂?敬悼钱宾四师》)。 余氏之说,其合理处在于指出了中国思想界当日对于文明西来说的接受并非纯然据于学理,有关文明西来说之讨论亦非纯粹学术之争,而有着更深切现实的考量;但其将西来说的流行纯然归结于弱国士大夫欲溯外援而免于亡国的意愿,未免忽视了在这背后更复杂的背景。 以巴比伦说之流行言,支持此说者,往往持强烈之民族主义而反满甚剧,皆将中华文明和汉文明、中华民族与汉民族等而视之。中国文明西来说于其意味着汉族之渊薮在西,与满人自古即非同族,正可为反满提供天然的人种学及民族学依据。在这种汉文明西来的信念背后,是传统中国的“夷夏之辨”在世界视野中的体现。 章太炎明确指出“如印度欧美者,则越海而皆为中国。其与吾华夏黄白之异,而皆为有德慧术知之氓”,“戎狄之生,欧、美、亚一也”,而满人所属之种姓“在亚细亚洲则谓之戎狄”,“不能予之华夏之名也”(《原人》)。 在这里,夷夏之辨被赋予了普适性的价值,并与现实的世界格局对应。中国自近代以来的落后与屈辱历史,正可被解释为满人以夷狄而“篡窃”中国后遭遇“越海之中国”的欧美文明之失败。相异于一般的巴比伦说,章太炎一方面将地处近东的加尔特亚呼为“宗国”,但又认为尽管“其族尝至中国”,然“自神农、皇帝以来,非其胄也”,进而将他认为文化高远、类于中国的印度(及其周边),当作是黄帝兴起之地(《序种姓上》)。此说固为章氏独有,但其依文明而划种族、溯族源之义,则为当时赞许文化西来说之诸家(如刘师培)所共有。 与之相对的是,梁启超尽管对于《支那文明史》之论点很熟悉,也并不否认先民从近东远徙而来的可能,却一直未服膺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真正的理据正在于他首倡的中华民族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以夷夏之辨论之,正“夷狄而合乎中国,则进而中国之”。既然中华民族以各族和合而成就,则不能以某一族之远祖自西方徙来之故,断言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源自西方。 要而言之,章、梁对于中国文明西来说之不同态度,在于前者试图通过承认汉民族源自西方从而否定满清政权在文明论上的统治正当性,进而否定在进入现代境遇后中国在世界文明格局中居于落后地位的历史必然性,欲借此为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化开一大方便;后者则强调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有清一朝对于中国之内涵(特别是政治-民族内涵)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意识到建立在西欧经验之上的民族国家理论对于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之统一完整可能造成的巨大威胁,希望以建立在文明认同基础上的国家取代种族意义上的国家。传统的夷夏之辨在双方那里都因具有世界视野而获得了全新的现实意味。 在中国文明西来说流播过程中,其对于疑古学派之影响甚有可白癜风该如何治疗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z.com/xjebls/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匠心独运云庄主,让西古坡乡村旅游景区
- 下一篇文章: 地区与东哈州签订中国塔城哈萨克斯坦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