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社的少年开枪杀死皇储,挑起了一战,却
引言 在柏林,外交过程中指挥链中的一处弱点变得很明显。当德国皇帝和军方正在敦促维也纳加快速度时,外交部部长雅戈还在体验着家庭幸福,他刚度蜜月回来,却收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电报,这让他变得恐慌。他开始口述电报:“我们希望将冲突控制在塞尔维亚当地,以免其他列强的干预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但是,这种警告并没有引起德国驻维也纳大使切尔斯基的重视,他决定鼓励贝希托尔德加入战争。 切尔斯基压根就没有把雅戈让事态缓和的意思传达给维也纳当局。奥地利的照会直到22日,雅戈才从奥地利驻柏林大使佐根尼那里得到奥地利照会的文本,而此时离奥地利将它交给贝尔格莱德不到24小时。尽管雅戈后来写道,他发现文本“言辞十分严厉,而且超出了它的目的”,但柏林方面并没有试图改变其内容或将其口吻放缓和。维也纳无疑会拒绝任何这种企图。 穆苏林对照会进行了润色,使之“如宝石一般”。其言辞确实苛刻,但又不排除塞尔维亚决定服从的可能性。一些证据表明,其他一些德国外交官们早就曾试图给塞尔维亚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6月30日,齐默尔曼就曾力劝塞尔维亚对暗杀事件的有关人员进行司法调查。7月8日,新任德国武官抵达贝尔格莱德,并呈递了国书。这意味着贝尔格莱德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并不紧张。 即使到7月20日,帕西奇还请德国斡旋,以影响维也纳“达成和解”。当照会最后递交时,驻贝尔格莱德的德国公使馆都不相信塞尔维亚能接受这样的要求。同时,他们也都不相信塞尔维亚拒绝部分要求就会导致战争爆发。就在几天前,德国与塞尔维亚的关系还笼罩着一层温暖的光环,而现在这种光环正逐渐消退。 7月24日,德国公使在贝尔格莱德无意间碰到一位塞尔维亚政治家,并对他说:“你不能接受它。”在巴黎,德国大使舍恩敦促塞尔维亚人要求奥地利“进一步说明”。即便在奥地利最终宣战之后,曾经力劝它走到这一步的盟国,现在却不愿意应维也纳的请求“转交”宣战书,因为奥地利公使已于三天前离开了贝尔格莱德。比洛亲王完美表达了当时德国方面出现的一个新说法,他后来写道:奥地利的德国盟友为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哈布斯堡王朝的操纵下卷入了这场最恐怖的战争。 7月18日,驻贝尔格莱德的亲塞派英国代理公使克拉肯索普发电报称:“塞尔维亚政府坚信柏林会对奥地利实施相应的制约。”这位被称作“疯子”的公使在他的报告中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早前,他还有组织地禁止领事发表有关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暴行的言论。 这些报告最终经由黎凡特(地中海东部地区,包括希腊、埃及以及中东诸国及岛屿)领事馆的总部君士坦丁堡到达伦敦。令克拉肯索普气愤的是,这些报告在君士坦丁堡被自动复制并转发。驻贝尔格莱德的俄国公使哈特维希曾强烈要求塞尔维亚人保持高度警惕,圣彼得堡萨佐诺夫也赞同这一点。哈特维希听到暗杀的消息时曾说:“看在上帝的分上,我们希望这不是塞尔维亚人开的枪。” 哈特维希明白帕西总理的以及塞尔维亚的艰难境遇。哈布斯堡帝国资源丰富,从长远来看,塞尔维亚不可能在与奥地利的战争中取得胜利。7月10日傍晚,哈特维希拜访了奥地利公使弗拉基米尔·吉斯尔。吉斯尔担任职业军官多年,还是俄国间谍雷德尔上校自杀之前所写的最后一封信的收信人。吉斯尔和哈特维希尽管互为政治对手,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和睦。哈特维希时常提醒吉斯尔,说他热爱维也纳。 吉斯尔早前曾是奥地利驻黑山首都的公使,逐渐开始尊重俄国的外交政策。他在采蒂涅最大的问题就是和他那位一直反对奥地利政策的德国同事之间的关系。吉斯尔结束了在维也纳的磋商后,正好在那天早上返回了贝尔格莱德。哈特维希急于澄清那些错误谣传,比如他“庆祝”了大公的死亡,以及他拒绝在公使馆降半旗致哀的不实报道。他们的谈话结束后,吉斯尔深信哈特维希对这次暗杀事件并不知情,尽管他怀疑俄国武官阿尔塔莫诺夫的办公室有问题。 哈特维希认为南斯拉夫王储亚历山大只是帕西奇的对手军方一“手中一个被动的工具”。哈特维希刚刚与这位王储一起用过餐,并且准备当天晚上回去向王储简单汇报。不幸的是,公使连两根俄国香烟都没有抽完,刚说了几句话就突发心脏病而亡。哈特维希正准备去巴德瑙姆河治疗,前些年他每年都会去,并因此体重骤降。他有较长时间的心脏病史,他的突然死亡——尽管有谣言称他是被“博尔吉亚家族的吉斯尔”下了毒,并没有让熟悉他的人感到惊讶,反倒是他的女儿柳德米拉对此感到很震惊。 她坚持要找回这位奥地利外交官的烟灰缸,因为烟灰缸里装有哈特维希最后所抽两根香烟的残留物。吉斯尔后来写道:“假如哈特维希还活着,他应该会强迫塞尔维亚无条件接受奥地利的照会,那么世界大战也不会爆发。”那一刻,哈特维希之死消除了巴尔干地区和平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毋庸置疑的是,只有哈特维希可能可以抵抗来自圣彼得堡泛斯拉夫主义圈子的压力,而这些圈子根本不愿意妥协。 十天以后,也就是7月20日,奥地利照会最终确定下来。这真是一份“伟大的指控书”,穆苏林在起草这份照会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第二天,贝希托前往巴德伊舍,在那儿弗朗茨·约瑟夫接受了诸位部长的意见,并同意递送照会。蒂萨已经被“收买”,因为照会承诺不会吞并塞尔维亚的领土。 在此期间,贝希托尔德已经从圣彼得堡的沙佩里伯爵那儿得知,庞加莱曾向他强调“塞尔维亚有朋友”。沙佩里并不好战,他把这句话理解成“信息”。奥地利照会分发给协约国后,马上被认为是“一份最后通牒”,重要的是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是。正如贝希托尔德向奥地利驻多国大使馆发电报所说的那样,这很明显不是一份“最后通牒”而是一份“有时间限定的行动计划”。 时间限定是48小时。这份照会先是提醒贝尔格莱德以前许下的睦邻友好的承诺,然后指出塞尔维亚屡次违背诚信的行为,其中以暗杀事件最为严重。这份照会接着便提出了10个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关闭爱国宣传学社“国防会”,逮捕涉嫌萨拉热窝暗杀事件的塞尔维亚人,并强烈坚持允许奥地利官员进人塞尔维亚领土调查谋杀大公的阴谋组织。 尽管这份照会作为外交文件雄辩流畅,奥地利人还是在调查这项内容上犯了个拙劣的错误,而这完全不是穆苏林的过错,他们排除了秘密社团“黑手社”,而主要集中调查“国防会”。这是一种法律和政治上的双重错误。吉利内克从贝尔格莱德发来的报告表明黑手社是暗杀事件的共谋,但这些报告却没有从战争部发出去,而且早前一些关于这个组织潜入塞尔维亚政治团体的重要报告也没有发出去。 就这样,奥地利的这份照会失去了让国际社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ls/10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战结束百年斐迪南大公为何会遭斯拉夫民
- 下一篇文章: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暗杀行动,加速改变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