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咖啡,糖似乎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精品咖啡而言。虽然我们不断改善产品的味道和品质,但还是有很多客人会习惯往咖啡中加奶油和糖。

但如果没有这些习惯加糖加奶客人,咖啡产业可能也不会发展到今天。

但问题是,咖啡是一杯个体感知产品,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的产品是什么样的,而且已经成为一种饮用习惯。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顾客都能品尝到我们想要让他们品尝的味道。

尽管如此,你无法阻止你的顾客往咖啡里加糖,这样只能让你的客人越来越少,据统计大约48%的咖啡饮用者,或者说将近一半的咖啡饮用者都习惯往咖啡中加糖。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出于这一目的,我想进一步了解糖的生产,糖的具体味道,以及它是如何影响咖啡的风味的。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试验过程。

糖:来自何方?

蔗糖顾名思义就是甘蔗的提取物,这是一种原产自南美的作物。它属于草科节状植物,也是最为高产的一种农作物,即便种植间距非常小,依旧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甘蔗的高产地区主要是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和东南亚。

将甘蔗加工成生糖是非常困难的一个过程,但是借助现代的机械化手段,使得生产容易了很多。首先,需要收获甘蔗,很多农民习惯于先用火烧除多余的甘蔗叶子,同时也能去除田间大量的虫害,沉积与土壤变成肥料。收获的甘蔗将被运到加工厂,去皮并进一步榨取甘蔗汁。甘蔗汁需要进一步澄清以剔除其中的杂质,然后再进一步浓缩提炼。最终通过高速离心处理,去除糖蜜(糖蜜是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糖在结晶后剩余的类似糖浆的物质)形成结晶的糖体,最后进行干燥和包装。

这么处理的糖就被称为生糖,这种产品中依旧包含一定量的糖蜜,因此颜色上略深。

如果你想要精白糖,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提纯处理,以剔除其中的糖蜜和杂质成分,最终形成我们常见的白糖。这个过程更加复杂,需要多道工序,包括复筛,以去除包裹在结晶糖体外的糖蜜、清洗、澄清、去色等工序,然后再进行浓缩,才形成最终的白糖。

糖:是什么味道的?

我首先到当地的BerkeleyBowl杂货店购买了我能够找到的所有品种的糖。不同的产品的区别就是他们的加工程度,以及最终产品中含有糖蜜的量。尽管很多产品都标示着生糖(中国称为红糖)的字样,但是实际上这些产品都是经过了高度提纯的产品。

带着我找到的1种糖回到工作室,我把这些糖都加工成糖浆。即一份糖再加一份水,混合融化,静置隔夜。

第二天早晨,我邀请我的同事们进行测试,让他们品尝这1种糖浆,并分别给它们的甜度、苦度和粘稠度,分别从0-评分。

甜度对于糖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而苦听起来对于糖来说很奇怪,这是由于糖中的糖蜜成分造成的,糖蜜成分越高,苦度则越明显,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然后,我还希望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如何影响糖的口感和它的溶解度。

通过下面表格,你可以看到我们的试验结果,这是综合8位测试者的结果。

虽然上面反映出的信息很多,但是还是很肤浅,我的目的是想了解不同的糖对咖啡有什么影响。不同的糖他们在和咖啡结合时,表现如何呢?是不是口感厚重的糖就一定能够提高咖啡的口感呢?糖是能够更好的反应咖啡风味,还是改变了咖啡的风味呢?

糖是如何影响咖啡味道的?

我和我的同事们做了另一组试验:往咖啡里加一茶勺糖,然后再品尝。我选择了比较中性的洪都拉斯来作为样品咖啡,咖啡本身微甜但是比较柔和。为了保证样品的一致性,我们是一次性冲煮出比较多的样品来。

我们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jd/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