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2987.html
8月5日,第一缕阳光

8月5日凌晨3点,我与三位同事驱车赶往耶稣山观景平台,准备在那里迎接属于里约奥运的第一缕阳光。我的第一次奥林匹克就这样开始了。

△凌晨3点和我一起出发的武巍老师。

6时27分

朝阳如期而至

一身的疲倦

被眼前美丽的里约

一扫而空

△瓜纳巴拉湾日出景象

耶稣山观景平台位置较好,既可俯瞰举行开幕式的马拉卡纳体育场也能远眺耶稣像,我们需要在这里等待10多个小时,继续拍摄马拉卡纳体育场的开幕式焰火,我们四人轮流窝在一辆两厢奇瑞里休息,但在治安情况复杂的里约,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开幕式上的焰火

△耶稣像“穿”上新衣服。

第二天凌晨2点,工作终于结束,留给我的睡觉时间只有不到两小时,第一个比赛日已经迫近。

8月6日,首金

  今天的焦点无疑是奥运首金和中国代表团首金。

  结束公路自行车的拍摄回到主新闻中心已经是晚上6点,我和搭档李尕来不及吃饭便匆匆赶往游泳馆。今晚有孙杨的主项米自由泳决赛,中国军团“首金”冲击接连失败,重担也压在了孙杨身上。

  拍摄游泳比赛位置至关重要,没有内场Pool的位置就很难拍到运动员颁奖时的正面照片。虽然新华社近年来在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报道中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排在IOPP(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暨路透、美联、法新、Getty)之后,与EPA、kyodo、USToday等归属第二阵营。能否获得一个内场pool的位置成为关键,游泳馆的摄影经理狄龙(Dillon)是个不苟言笑的胖子,比赛前3小时,我找到狄龙,向他介绍了孙杨是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很有可能在今天夺得金牌,以及拍摄到正面照片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但他始终以“Iwillthinkaboutit”(我会考虑一下)敷衍我的要求,不肯松口,直到颁奖仪式前他终于同意了,把手中的绿背心留给了我。比赛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孙杨遗憾地与金牌失之交臂,赛后获得冠军的澳大利亚选手霍顿抨击中国运动员的言论也引起公愤。

△孙杨在颁奖仪式上看着自己的银牌。

8月8日,孙杨

进入第三个比赛日的奥运会已经渐入高潮,各个媒体间的新闻大战也愈演愈烈,晚上10点开始的游泳比赛不仅被列为高需求赛事要凭票入场,更需要提前4个小时排队。

△在游泳馆排队等待进场的摄影记者

△孙杨在比赛中。

  对于竞技和情感两类照片,我一直偏爱后者。

  捕捉到赛场上精彩瞬间固然可贵,但我始终认为在竞技体育中更应   重返赛场的菲尔普斯与备受中国粉丝青睐的宁泽涛是今晚的拍摄重点,然而两人的结果却是一喜一悲。菲尔普斯称雄米蝶泳,而宁泽涛则出人意料地在米自由泳半决赛中折戟。

△菲尔普斯热泪盈眶。

△宁泽涛半决赛折戟。

  绿色的跳水池在赛后也成了新闻,外国同行们用“It’sRio”(这就是里约)吐槽里约的赛事组织工作。

△陈若琳(左)/刘蕙瑕在比赛中。

8月11日,魔鬼赛程

  早上射击、晚上游泳的魔鬼赛程开始了。射击比赛早上9点开始,大约需要1个半小时车程,下午3点左右结束,游泳晚上10点开赛,6点开始排队,凌晨2点结束工作,每天睡觉的时间算起来只有4个小时。

△感谢队友王鹏为我拍下了这张工作照,这种疲态是整个奥运会期间的典型状态。

  来里约前,前辈们向我灌输“每次奥运会报道都是一次接近过劳死的体验”,我当时不以为意,表态十分想体验一下这种感觉。我7月27日抵达里约,睡眠从此成了大问题。没开赛的时候忙着跑场馆、看场地、安装水下相机。和我共同经历魔鬼赛程的韩瑜庆老师感慨,“幸亏奥运是四年一届,要是年年都来一次,真得崩溃”。这种“缺觉”的状态发生在每个记者身上。

△开幕前三天,每天早上8点为水下相机布线。

8月13日,“菲鱼”的告别

  游泳进入最后一个比赛日,奥运赛程也已过半。泳池里菲尔普斯收获了第五枚金牌,完美告别。射击赛场的“双保险”又一次与金牌擦肩而过。我和同事开玩笑说,现在我只干两件事:上车睡觉和下车拍照。连日的魔鬼赛程让我疲惫至极。

△菲尔普斯含泪向观众告别。

△李越宏在男子25米手枪速射比赛中。

8月14日,为了9秒等待9个小时

  告别泳池转战田径,首日就是百米飞人大战。在来里约的飞机上看了关于博尔特的纪录片,更加佩服这位牙买加飞人所取得的成功。百米飞人大战也是一场新闻大战,晚上11点的比赛需要下午2点开始占座,新浪的同行李欣调侃说,我们是“为了9秒等待9个小时”。

△这是在我的点位拍到的博尔特与观众庆祝。

  新华社派出了多人报道团队多角度记录这场比赛。赛前项目责任记者会为参加报道的记者分配位置并明确责任,一个萝卜一个坑,责任到人,别人的角度再好那也是别人的,这就是团队作战。

8月17日,重回马拉卡纳

△内马尔庆祝进球。

  奥运赛程已到了收官阶段。接下来两天的赛程较为轻松,我也回到了熟悉的足球场。马拉卡纳体育场对于巴西人有着特殊意义,年世界杯他们本希望在这里再次捧起大力神杯,可惜未能如愿。足球的意义对于巴西无需多言,但巴西男足还从未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金牌。半决赛巴西男足对阵洪都拉斯,比赛没有太大悬念,内马尔开场15秒的进球创造了奥运会最快进球纪录,同时也将巴西队送进决赛。

△内马尔开场15秒进球。

8月20日,男足决赛

  今天对巴西人来说应该是个大日子,我想不亚于甚至超过奥运开幕,没错,男足决赛,又是老对手德国。看台上“7比1”的标语有不少,都是巴西球迷打出的。足球项目在奥运会向来不受重视,但在巴西却截然不同。

△内马尔再次成为巴西队“救世主”。

  点球大战后巴西队终于如愿以偿首夺奥运会男足金牌。对于足球王国,有了这枚金牌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巴西队夺冠,看台上的父子同时哭红双眼。

8月21日,闭幕日

  里约奥运最后一天,气温骤降,狂风夹杂着细雨,气氛不算融洽。

  无缘开幕式的我再次与闭幕式无缘,被抽调拍摄巴西男排与意大利男排的冠军争夺战。比赛已经不是全部,啤酒、爆米花,巴西人在小马拉卡纳体育馆开始享受这样的过程。巴西男排干净利落地以3比0拿到冠军,终于为巴西人自己的奥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队员们在颁奖仪式上哭得像个孩子,竞技体育的意义虽不止于胜与负,但这一刻的胜利对于巴西人至关重要。

△巴西队功勋球员塞尔吉奥(中)在颁奖仪式上。

将最后一张照片传回编辑部,我的第一届奥运会结束了。4年中考,8年高考,年入社考,每逢奥运年,我都要经历一场大考。今年又逢“里约大考”,四年的努力在今天终于交卷了。坐在最后一次离开场馆的班车上,我竟然有了一丝怀念。这或许就是奥运的魅力,痛苦并怀念着。期待四年后的重逢。

图文|曹灿

编辑|吕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jd/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