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需要忌口吗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064851.html

岑巩:“两新组织”为脱贫攻坚献良方

“如果没有协会的防疫技术指导,我那20多只羊就报销了。”前不久,岑巩县天星乡民冲村吴树青由于不懂白山羊防疫技术,养殖的20多只羊全部染上“癞子病”,在岑巩县海旺达白山羊协会的帮助防治下,他挽回了经济损失。

“你看,那片亩的葡萄是贵州远征公司帮我们村发展的葡萄,盛产后每年可创收60余万元,可带动20余农户实现增收。”岑巩县龙田镇代店村党支部书记欧家辉向笔者高兴地介绍说。

以上只是岑巩县“两新”组织助推脱贫攻坚的缩影。近年来,岑巩县按照“融入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思路,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引领作用,把“两新”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积极引导“两新”组织通过培育富民产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动力。

该县从提高“两新”党组织覆盖入手,按照以“建得起、稳得住、干得好、管得活”为目标,提高“两新组织”党建覆盖率。同时规范升级“两新”党组织建设,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为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建设活动场所,切实提高“两新”组织党建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证。年,先后投入20余万元规范升级双语幼儿园、湖南商会等“两新”党组织12个,打造6个党建示范点。同时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注重能人和帮扶企业以关联产业参与扶贫,实施“企业帮助能人,能人带动贫困群众”的扶贫发展模式,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

该县注重强化党建引导,通过在“两新”组织党员中开展“党员约规”星级评定工作,建立党员积分制制度,通过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实践活动,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致力于加强非公企业业主和党员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非公和社会组织开展捐资助学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与贫困学子开展结对帮扶,今年募捐助学物款达40余万元。

该县着力打造“村企党建联建”品牌。积极引导“两新”党组织与帮扶联系村党组织开展联建活动,依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在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进一步找准非公党建和精准扶贫的着力点,扎实开展“双万双助”“千企帮千村”活动,引导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帮带贫困村共奔致富路,实现了非公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湖南商会党支部通过“公司+党支部+贫困村+贫困户”形式,在羊桥乡坪地村投资2亿元建设年出栏1.2万头的肉牛养殖场,覆盖3个村余贫困户,预计创收超万。岑巩生猪生态养殖产业协会与思旸镇盘街村达成结对帮扶,为盘街村的脱贫致富助力。贵州茂鑫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与水尾镇驾鳌村结成帮扶对子,给水尾镇驾鳌村和扶贫对象送去帮扶水泥0吨。

截至目前,该县先后有28个“两新”组织采取“1+N”结对方式,与38个贫困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落实帮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个、产业扶持项目12个,开展帮困助学人,结对帮扶贫困户户,累计投入帮扶资金万元,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公益扶贫等手段,开展联村联户帮扶,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党旗红、企业兴、农民富”。(通讯员易梅梅徐学练)

——摘自《黔东南日报》

岑巩:中药材变百姓“绿色银行”

日前,笔者走进岑巩县思旸镇岑峰村野牛塘扶贫产业园,只见10余名村民脸上挂着笑容正在挖丹参、剪枝、分类、装袋,忙得不亦乐乎,给寒冬增添了一份丰收的暖意。

“大家加油干,把这批丹参挖完卖掉,过年就能够分红了。别看这小小丹参,它可是我们增收的好路子哩。”岑峰村岑拐坡组长杨秀伦一边给丹参装袋一边乐呵呵地大声鼓劲。杨秀伦是一名党员,也是岑拐坡的组长,全组有24户贫困户,因为该组地势较高,交通不便,一直以来贫困人数相对较多,摆脱贫困成为他的心头大事。

年初,岑峰村合作社准备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他找到组里党员合计商量后,一致认为药材种植是脱贫的好门路,于是他带着全组村民第一批加入合作社,分别通过劳务、土地、现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

“我们全组共买了股的股份,每股元,有积蓄的用现金购买,每人最高限购20股,没积蓄的用劳务或土地入股,保证每户都能分红一起脱贫致富。”杨秀伦介绍道,根据股份多少,大家可分红至元不等。

近年来,岑巩县全面实施大扶贫、大健康战略行动,依托县内优势环境资源,引进企业建立“订单式”中药材生产收购长效机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让中药材种植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带动贫困农户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实现致富有道、治贫有“药”。目前,该县与贵州省祝仁堂药业等2家省内公司签订“订单”,建成丹参和白芷种植基地余亩、钩藤基地余亩、太子参和地麝基地亩,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2万亩,年均创收3余万元。

同时,该县探索“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股份制+订单”方式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效链接,增加药农收入。目前,全县中药材产业参与土地、资金入股余户余人,覆盖贫困户余户余人,每天解决余人就业,户均增收元以上。(通讯员彭圆兰)

——摘自《黔东南日报》

山乡行医十七载群众健康在心上

——记岑巩县凯本镇小田坝村卫生员杨福

1月16日,天刚微亮,屋外大雾弥漫、寒气逼人。但杨福像往常一样早早就起了床,他整理行装,提起药箱,匆忙地出发了。按照计划,他今天又要去看望一个特殊的病人。

病人叫姚腊妹,现年63岁,身患脑梗、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长期靠药物维持。从去年开始,姚腊妹由于腰部骨质增生引发局部偏瘫,长期卧病在床。

得知情况以来,杨福多次上门为姚腊妹诊疗,免费为她送去治疗药物。每次诊疗完毕,杨福还给她做腿部按摩,帮助她缓解疼痛,同时鼓励她要树立信心,争取早日战胜疾病。

“你那高血压药还是按这个量吃,一次吃两颗,一天吃一次,如果哪里不舒服,你随时打电话给我。”杨福一边为姚腊妹量血压一边提醒着。

以上只是杨福17年来行医的一个片段。

现年43岁的杨福是岑巩县凯本镇小田坝村卫生员,自0年从黔东南州卫生学校社区医学专业毕业后,他就加入到村医队伍。17年来,他独自一人行走在小田坝村的组组寨寨,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羊肠小道,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始终把乡亲们的健康放在心上,一有时间总是背起治疗箱,走村串户开展入户巡诊,17年里,他的足迹遍布小田坝村每家每户。

“我们经常到他这里看病,有时候走不了他就上门为我服务,再冷再热再远都来。”

“他经常来看望我们,帮我们检查,他这个人就是耐心好,细致,不嫌我们脏。”

在小田坝村,提起杨福,人人都是竖起大拇指。

从事村医工作,每天服务的对象大多是老、弱、病、残、贫人群,工作量非常大,工资却很低。看到微薄的工资,杨福的妻子廖号平也曾一度劝阻,要求他辞去村医工作,重新考试上岗。

“那时候他打预防针,发两百块钱的工资,我就说你那两百块钱的工资怎么生活,家里又有小孩和两个老人。”廖号平告诉笔者,但杨福始终认为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医归来,就应该为乡亲们看病。

“当时这个村里的条件很艰苦,公路不通,老百姓看病的时候都是上门来找接我,我就觉得我干这个村医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尊重,我觉得这样干下去很有意义,所以我选择坚持。”谈起往事,杨福眼里噙满了泪花。

小田坝村属一类贫困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余人。由于山多地少,大多有劳动力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留守老人较多。为提高他们预防疾病能力,杨福总是定期为老人们作体检筛查,并建立了详实的居民健康档案。

17年里,杨福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储柜里摆满了各类荣誉证书,7年,他被评为岑巩县7年奉献爱心十大新闻人物;9至年,连续五年获得县级优秀村卫生员。

“不管大病小病他们都是来找我,这是对我的一种信任,每当我治好一个病人,看到他们的笑脸,我再苦再累也值得,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的待遇也提高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谈起今后人生打算,杨福十分坚定。

走在行医的道路上,杨福忙完了卫生室的工作,又开始翻山越岭,勇往直前,他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和高明的医术守护山区群众的健康,以新的成绩拥抱新时代。(通讯员徐学练李昌焯唐鹏摄影报道)

——摘自《黔东南日报》

贵州岑巩小寨扶贫产业全覆盖力拔“穷根”

新年伊始,贵州省岑巩县凯本镇小寨村村民郭碧江家的鱼塘迎来了第二批政府采购的鱼苗,镇村干部一起帮忙将鱼苗投放入池。年初,缺技术致贫的郭碧江,在政府的支持下,参与村集体一起发展起冷水鱼养殖。

“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建起了一口四亩的鱼塘,用来发展生态养殖,主要是甲鱼和白鱼两样,政府投放的鱼苗是1多只甲鱼,1多只的白鱼,预计到明年四五月份,上市的鱼产值到1万5千元左右。”看着在水里欢快吐泡不住游动的鱼儿,郭碧江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小寨村自然条件优越,冷水资源丰富。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冷水鱼养殖亩,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参与,项目覆盖贫困户42户。

群众要致富,村寨要出列,产业得多元。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满足群众的发展需求,村里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年5月建成水冲生猪养殖基地并投入运营。

“今年十月份出栏大概头,产值大约18万元。现在存栏还有72头,预计到明年四月份可以出栏,产值大概有10万元左右。”小寨村水冲生猪养殖基地负责人杨文才喜悦地介绍起养殖情况。

同时,小寨村还建成中药材钩藤基地亩,脆红李基地60亩,油茶基地亩,思州柚基地亩。其中,生猪养殖业与苗圃种植产业覆盖到了每一户贫困户,真正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

“针对小寨村今年出列,我们早谋划早打算,对于产业这块我们做到了户户有产业,产业进行了全覆盖,作为村级集体经济这一块,今年也第一次分到了红,确保小寨村达到出列的条件。”凯本镇党委书记杨再东如是说。

据悉,小寨村是凯本镇年的出列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94户人,年来,该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脱贫新方式、新出路,大力发展生态冷水鱼养殖、中药材钩藤种植等扶贫产业,实现了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产业覆盖,通过一项项实打实的产业和项目扶持,年实现72户人脱贫。(通讯员彭圆兰)

——摘自《西南商报》

贵州岑巩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为企业撑起“保护伞”

近来,贵州岑巩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推出“保险+服务+科技”全新模式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助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为企业构筑起一道厚实的责任风险“保护伞”。

安全生产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为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的改革发展,该县安监局认真部署,积极探索,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与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发挥责任保险防控风险功能,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能力,减轻企业事故风险和政府财政负担。同时,该县取消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对不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企业,一律采取先参保后生产的措施,扩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覆盖面。

去年,该县已清退家企业保证金,涉及安全生产保证金53.2万元;全力推行安全生产保险制度,已对家生产经营企业推行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缴纳保费70余万元,不断提高企业防范事故风险的能力。(通讯员张能秋)

——摘自《西南商报》

贵州岑巩“雁归经济”助返乡农民工掀“创业潮”

“返乡创业,既让家乡资源得到利用,又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走进贵州省岑巩县一家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只见上架的农产品多达50余个种类,应有尽有。公司法人邓翔麟是一个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去年他投资做电子商务,年实现创收10余万元。

而岑巩县客楼镇返乡农民工吴明斌在外打工近20年,并在深圳开办服装厂,在岑巩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带动下,吴明斌将服装厂搬迁到岑巩经济开发区,兴建了岑巩县雨霖服饰有限公司,年创产值达0万元,带动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仅仅是岑巩县返乡农民工掀起“创业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岑巩县人社、农业、党校等部门认真开展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0余场次,培训群众1.5万人次,培训业务骨干3余人,不断提高了劳务人员的务工技能,有计划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很多农民工在外地从事土地承包、经商、办厂、建筑等行业,当上了老板。为了吸引打工资金发展工业,推进PPP发展新模式,岑巩县制定招商引资、创办微企、“银企”合作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优化登记方式,放宽经营范围,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年,岑巩县发放就业再就业补贴.73万元,发放创业贷款笔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人。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大力吸引“雁归经济”参与脱贫攻坚,目前,全县返乡投资兴业的农民工不下人,去年全县创办微型企业94户,发展市场主体户,撬动民间资金近30亿元,年创产值达12亿元,促进了非公经济的篷勃发展。(通讯员张能秋)

——摘自《西南商报》

岑巩医生高铁上急救乘客

1月13日,医院医生李洪的事刷爆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gk/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