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无限国家地理125年经典影像大
照片,是《国家地理》的语言。 本次在西安曲江书城举办的“《国家地理》年·经典影像大展”是国内除北、上、广三个城市之外的特展,内容包括:影像历史、生命之歌、摄影精粹、深入险境、愤怒大地、人文探索、走近科学等七个篇章。 我抽空去看了,三个小时,收获颇丰。 每一幅图片都值得驻足……或许,引起观者的思索与共鸣,这才是本次展览的目的吧。 费些功夫整理图片并编排了解说文字,给自己留着。 您如果觉得好,不妨收藏吧,都是精品。 展厅入口处,是自创刊以来年间的封面。 展览的图片只是部分,“照片墙”是全部。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每张细细看(无文字注释)。 匆匆浏览照片墙,看到三幅与中国有关的图片。 上图,京剧脸谱。 头排,写着“CHINA”的红色封面,内容好像是关于奥运会的。 兵马俑 这位“阿富汗”少女,是《国家地理》的经典。 照片墙上共有三幅与之相关的封面,这个是最早的。 这一幅是近期再次找到“阿富汗少女”时拍的。 因为她已经结婚,并不能示以众人真面目。 这个是纪念特刊,也是《国家地理》创刊以来唯一一次以相同题材而制作的封面。 先看看展览环境吧。 灯光布置的不错,白色光源,不破坏原图的色彩。 我是临近中午去的,人很少。 11:30时有讲解,尽管粗略,只讲了不到十张片子,但知道了如何去观赏和解读图片。 每张图片的旁边都有拍摄背景和延伸阅读。 根据题材和分类的不同,背景墙也是不同的色彩。 展厅外面的墙上是本次展览的广告宣传图 -世界与你,只有一幅影像的距离。 第一部分:影像历史 照片,是《国家地理》的语言。 在进入20世纪之前,国家地理的第二任理事会主席,也是电话的发明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以及第一任杂志全职总编辑吉尔伯特·格罗夫纳,就为年轻的杂志定下了这个原则,这也是让《国家地理》杂志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杂志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家地理》杂志从年开始就定位为一本“插图月刊”,但自从贝尔与格罗夫纳接受学会与杂志开始,照片成为杂志不可或缺的元素。 “照片,而且要用很多”,是贝尔的明确指示。杂志在年刊出了第一张户外照片;年杂志刊登了11张西藏拉萨的照片;几个月后,甚至一次刊出了张菲律宾原住民的照片;年,杂志开始刊登手工上色的“彩色”照片……随着杂志的读者(学会会员)人数不断攀升,国家地理强调摄影的基本风格逐渐根深蒂固。 《国家地理》这本杂志从一开始就是纪实摄影在艺术与技术上的推动者,一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俄罗斯,赫勒尔德岛,北冰洋楚科奇海 年 这是《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第一张户外照片。《国家地理》在年7月刊登了这张俄罗斯赫勒尔德岛的照片,此照片是前一年从一艘船颠簸的甲板上拍摄的。 国家地理学会的创始成员期许这本杂志能“带动地理调查”,并成为“发表调查结果的适当媒体”。 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 19世纪晚期 这张照片刊登于年11月号,在《国家地理》杂志出现的诸多裸胸妇女之中,这位祖鲁族新娘是第一人。 日本 约年 日本的樱花季一到,伊莱扎·席德摩就会架好相机,因为这摇曳多姿的花朵总是“让人满心欢喜”。年11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首度刊出由一位日本艺术家手工上色的照片,这也让当期的印刷费用比平常多出了四倍。 美国,密歇根州 约年 乔治·希拉斯首开先河拍摄的野生动物夜间照片,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上。 这张因惊吓跃起的白尾鹿照片张力十足,拍摄时使用了双重触发装置:第一条拉线触发空包弹,第二条触发闪光灯,才成功拍下这幅画面。 肯尼亚 约年 任职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卡尔·埃克利,在阿西平原拍摄到这只正在休息的斑马的近距离特写,展现出惊人的细节。卡尔曾经为了制作真实大小的立体模型而亲自去非洲猎大象。 中国,西藏 年 在西藏仍是封闭地域的当年,杂志总编辑吉尔伯特·格罗夫纳只要有机会拿到充满异域风情的西藏照片,就一定会刊登在杂志中。 由于能够接触到日喀则寺院的主持(图右,正与其助手一同喝茶),约翰·克劳德·怀特成为早期《国家地理》杂志通讯社记者的理想人选。 美国,佛罗里达群岛 年 《国家地理》杂志开创了水中摄影的先河。 年,海洋生物学家威廉·朗利和《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查尔斯·马丁带着包黄铜的防水相机,用木筏拖着约克爆炸性闪光粉,踏入德赖托图格斯群岛周围的浅滩进行拍摄。虽然朗利一度在引爆闪光粉的时候受到严重灼伤,不过,他们还是拍到了第一张海底彩色照片。 阿富汗 年 这是国家地理记者梅纳德·欧文·威廉姆斯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最令他自己惊奇的是,在曝光所需要的整整三秒钟时间,赫拉特这处集市内入镜的人,没有一个人扎眼。 为了从世界各地带回符合杂志风格的故事与图片,国家地理学会将自己的撰稿人和摄影师送到了世界各地。建立驻外编辑人员的想法来自威廉姆斯。他是学会有史以来第一位全职记者,自年起就任职于国家地理学会。 百慕大外海 年 当毕比和巴顿坐在他们简陋的“深海探测球”中时,看起来就像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大海深渊》中的科学家,驾着极类似的潜水器前往海底。 深海探测球是球形的深海潜水器,没有动力,用钢索垂降入海中。在-年间,用于百慕大沿海的一系列深海探测。 波多黎各 年 学会在-年间赞助了雅克·伊夫·库斯托的研究,结果不但改进了水中摄影技术,还成功打造出第一艘可以完全操控的研究用潜水器。 从年起,接连出现了好几位海底英雄新面孔,当时,国家地理学会也开始赞助仍默默无闻的法国海军上校库斯托,他与伙伴共同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水肺装置。这艘昵称“丹尼斯”的“潜碟”靠喷水推进提供动力,航行快速、稳定、敏捷。 第二部分:生命之歌 “动物非常依赖身体语言来沟通。”《国家地理》杂志野生动物摄影师弗兰斯·兰廷曾这么说。《国家地理》杂志刊登野生动物照片已有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这些照片展现了动物肢体语言可以传达出的每一个动作——从摊趴在地的姿势开始,因为许多早期的野生动物照片描绘的是狩猎的战利品。然而,随着时间演进,带着更精良装备的摄影师开始拍出一张张生动的动物活动影像——跟踪、觅食、求偶、窜逃。被相机捕捉到的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姿势,无论是慵懒休憩、势均力敌、警觉、愤怒、准备爆发攻击或撤退。 这些照片解开了动物行为之谜,也为地球枯萎中的生命之树留下记录。动物的面貌在学会努力下愈来愈清晰之际,“野生动物摄影”也逐渐兴起:《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不断重新解读动物的身体语言,甚至以令人惊讶的创新方式描绘逐渐消逝的生物,使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与我们共享地球的所有生命。 坦桑尼亚 年 珍·古道尔与刚出生的弗林特之间流露的自然情感,让整个世界变得更亲近。国家地理学会同意赞助毫无经验的珍·古道尔研究黑猩猩,协助促成了一场知识革命,让人类得以从全新角度来理解人类这个物种,对自身有了更多的认识。 卢旺达,维龙加山脉火山公园 年 动物学家黛安·福西近20年动荡不安的研究生涯,主要由国家地理学会赞助。这张照片摄于维龙加山脉卡里索科附近,福西身旁是两只孤儿大猩猩科科和帕克。 巴基斯坦 年 在兴都库什山,行踪飘忽不定的雪豹看着博物学家乔治·夏勒拍下它的照片——这是这种传说中的“鬼猫”最早被公开刊登的照片之一。 美国,肯塔基州 年 “霍克西兄弟大马戏团”在美国的心脏地带巡回演出,载着大象的卡车驶过肯塔基州的一条乡间小路。 20世纪70年代初,布莱尔成为国家地理学会的签约摄影师,开始专门拍摄冒险故事,从美国东部的伯克希尔山到地中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墨西哥,马德雷山脉 年 弗雷德·厄克特和诺拉·厄克特夫妇带领的团队发现了他们追寻已久的北美洲黑脉金斑蝶越冬的地点。每到冬天,北美东部的黑脉金斑蝶都会飞到墨西哥马德雷山脉上的少数几处高海拔冷杉林中过冬。 大开曼岛 年 两条南方魟优雅地游过加勒比海大开曼岛附近白沙延绵的清浅水域。这种鱼通常成双成对出现。 比尔·克钦格专注于拍摄水底及自然史题材,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过33篇报道。 西班牙,萨武塞多 年 西班牙加利西亚省的山丘上,被聚集在一起的野马相互竞夺霸权。不久之后,在一年一度的“剃兽节”上,当徒手的驯马师将野马压倒在地之后,会为其修剪鬃毛和尾巴。 婆罗洲,丹戎普丁保护区 年 害怕脚下泡泡的红毛猩猩宝宝,紧紧攀在一岁的小婴儿宾提身上。宾提是灵长类动物学家碧露蒂·高地卡斯的儿子。照片摄于她从事研究的婆罗洲丹戎普丁保护区。 加拿大 年 在知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吉姆·布兰登伯格研究过的所有动物中,狼向来是他的最爱——然而,在20年间,他只拍出了七张好的狼照片。布兰登伯格曾坦言:拍得好的狼照片真正说明白了什么是“可遇而不可求。 坦桑尼亚 年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平原上,一只幼师将前掌搭在母狮肩头的模样,像极了人类的姿势。年,当这张照片在5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之后,许多母亲写信到学会总部,想要索取这张照片的复本。 美国,佐治亚州,奥克弗诺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 年 佐治亚州的奥克弗诺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内,一只短吻鳄在富含单宁的浅水中晒太阳。河水的桃花心木色泽来自腐败植物释放的单宁酸,在阳光照映下会呈现黑咖啡的颜色,这里的河流因此也被称为“黑水河”。奥克弗诺基沼泽是佐治亚州的七大自然奇观之一,并以居住在其中的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闻名。 南极洲 年 帝企鹅不是靠眼力认出彼此:亲鸟和雏鸟依靠叫声团圆。对雏鸟来说,能听得出自己双亲的叫声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对弗兰斯·兰廷来说,了解这种行为,就是拍到经典画面的关键了。 法属波利尼西亚,土阿莫土群岛 年 一群蝴蝶鱼在水面附近游动。鲜艳的色彩和条纹,让蝴蝶鱼成为漂亮的水族缸鱼类,广受人们欢迎,不过其实很多种蝴蝶鱼都需要特殊的照顾和饲养环境。 美国,夏威夷 年 一对座头鲸母子游弋于夏威夷水域中。 摄影师弗利普·尼克林全身心地投入到鲸鱼拍摄中,最后自己也成为科学家,并于年与他人共同创办了“鲸鱼信托”。对科学研究的投入,让他和作家道格·查德威克及肯尼斯·布劳尔合作制作出了一逆戟鲸、蓝鲸与座头鲸为主题的《国家地理》杂志专题报道。 南乔治亚岛 年 漂泊信天翁回到像南大西洋的南乔治亚岛这样的岛屿上求偶,一旦配对成功,就一辈子不离不弃,可能长达50年之久。 这种海鸟的翼展是现有鸟类中最大的,一般在2.5到3.5米之间。它们经常待在海上,只有在繁殖和育雏时才会在陆地上出现。 南非 年 一只水母悬浮在水中。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著名水底摄影师戴维·都必烈镜头下的珊瑚礁、鱼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影像,以令人屏息的方式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他的目标是为世界的海洋创造一种“影像声音”,帮助人们理解水面下这片隐形世界惊人的美丽和它正默默遭受的破坏。 南非,甘斯拜 年 在南非甘斯拜附近的海域中,一只大白鲨破水而出。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鲨鱼的数量锐减,即使是大白鲨也一样遭受威胁,尽管人们到头来才发现这些鲨鱼其实是出于好奇而非为了猎食,才会经常在南非的甘斯拜浮出水面,盯着目瞪口呆的游客看。 泰国,邦恩客萨昂村 年 泰国的这条眼镜王蛇受到刺激,张开颈部,准备发动攻击——但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已无路可退,一般来说,眼镜王蛇在遇到情况时宁愿选择撤退,而不是正面攻击。 埃塞俄比亚,瑟门山国家公园 年 龇牙咧嘴的狮尾狒看似凶恶,但它们基本上是食草动物,在埃塞俄比亚的草原上觅食。以拍摄野生动物及生态闻名的麦可·尼克·尼克斯,在职业生涯早期即被誉为“摄影界的印第安纳·琼斯”,曾四度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自然与环境类冠军称号。 日本,长野县,地狱谷 年 在日本本州的地狱谷温泉里,一只猕猴正为同伴理毛。从年起,猕猴每年冬天都会来到这座被雪覆盖的山中的温泉取暖。 雷曼以他对婆罗洲绞杀植物的研究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这位训练有素的生物学者作为摄影师同样出色。 加拿大,努纳武特 年 一只北极熊在水中潜行,身影倒映在冰冷的海水中。潜泳是它们经常用来奇袭猎物的战术。全球变暖使得极区冰雪逐渐消融,保罗·尼克伦用相机记录这片冰雪世界的面貌,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激发世界各地的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z.com/xjebgk/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平凉金奥来529丨历史上的今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