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需要注意什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417/5291513.html

铁血政策

(一)铁血政策是指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于年提出的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其中“铁”指武器,“血”指战争。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阻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于年1月18日自上而下地统一德国。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各封建战胜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维也纳会议决定组织德意志邦联以承接被法国在战争中彻底摧毁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邦联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邦(共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政府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邦联只不过是封建帝国的最终表现形式而已,由于分裂不利于自由经济发展,从而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此德国统一成为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要求成为历史必然趋势。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所谓“大德意志”),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俾斯麦心中的以普鲁士为中心的统一则不同,他计划要在统一的国家中排除奥地利(即“小德意志”)。19世纪50年代初普奥争霸中奥地利处于较优势地位,欧洲年革命后普鲁士趁机意欲统一。

(二)年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在奥地利的操纵下要求恢复全德议会,并由普鲁士和奥地利轮流担任主席。然而普鲁士拒绝,奥地利联合他国威胁普鲁士,普鲁士最终妥协,普鲁士称其为奥尔米茨之辱,此事件加剧普奥关系恶化。50年代末普鲁士与众多德意志小邦发展经济联系,建立“关税同盟”,并利用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19世纪中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结束封建城邦割据,这是和全民族的利益一致的。实现统一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路,一条是由中产阶级领导的,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推翻各邦王朝,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共和国;另一条是容克地主阶级领导的,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地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年9月0日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还不满一周的容克政治家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的预算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一篇鼓动性的讲话,他要求普鲁士内部停止对抗,聚集力量共同对外。他在讲话中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或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统一德意志依靠“铁和血”,即凭借战争暴力,这是俾斯麦的纲领和信条。他出任宰相后根本不听议会那一套空谈,他不理睬议会多数派否决政策拨款,也不理睬他们指责独断独行,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铁血政策按照名词解释为武力及带血的政策,一般指政治人物强行推行自己或自己所代表利益集团的政策。可以是战争,也可以是大屠杀,总之是要死很多人,或者让很多人做出巨大牺牲的政策。

(三)历史上德国首相所推行的用战争统一德国的政策成为铁血政策的代名词,对于铁血政策的评价褒贬不一,主要看其对后代的影响。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代表容克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障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德国。俾斯麦对资产阶级的宪法统一极为鄙视和不满,他不相信宪法的任何一个条文会有使人超生的力量,他说:“假如确实成功地按照这条新的、正在走的道路争得一个统一的德意志的祖国,那我可能会对这个国家新秩序的创始人表示我的感谢。但是现在对我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确信普鲁士的荣誉并不取决于为了那些正在生病的议会著名人士在德国到处扮演唐·吉诃德,德国的统一和在议会的讲坛上作报告的权力不是同一类问题。”俾斯麦轻蔑地说:“一个议会比一支军队更容易被动员起来。通过议会的辩论,通过11票之多数是不可能对这些原则作为一种判决的。”俾斯麦除了把宪法统一视为毫无用处外,还敏感到议会宪政对普鲁士容克统治的危害,在他看来议会的民主政治思想始终是一种有可能被街垒战士掌握统治权的威胁,还说这可能把民主政治的毒药撒进纪律严密的普鲁士。

(四)俾斯麦强烈地主张:“要对德国问题作出决定,根本就不是在我们的议院中,而是在外交以及战场上,德国的统一只能通过同反对者进行战争的道路来实现。”因此他始终把一个国家的军事上的强大看作是决定这个国家价值的要素,竭力主张建立强大的武装,认为没有普鲁士的军队,并且是一支强大的普鲁士军队,德意志民族的观念根本就不会实现。有个语言学家叫马克·梅勒的曾向俾斯麦抱怨道:“现在每一个欧洲人都是士兵,我们甚至就像猛兽一样生活在史前时代。如果在欧洲大陆上某一个国家没有许多大炮就会感到非常不安全,那么作为邻国应该对它说些什么呢?”对此俾斯麦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含糊的人道主义!”这个早就立志要以训练新兵的军刀刀刃为乐事的烈性容克决心,要用火或刀治好德意志的衰败懦弱病。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有着很强的软弱性,没有勇气对抗政府,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议会指控政府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表示:“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

(五)在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年末丹麦合并属德意志邦联的施列斯维希和霍尔施泰因,次年初俾斯麦以此为由对丹麦作战,奥地利亦随之参战。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联军,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霍尔施泰因。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在威尼斯地区与奥地利有严重冲突,所以马上答应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稳住法国。做好这些准备后俾斯麦一再挑起摩擦,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霍尔施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邦反对普鲁士,普奥战争爆发。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日双方主力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结果普军获胜。10天后普军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包括国王在内的多数人提议一举攻入奥都维也纳时有政治远见的俾斯麦拼命抵制,他估计到法俄会出面干预,他一旦和奥地利签订宽松条约,那么未来奥地利可能成为德意志的潜在盟友。

(六)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被迫宣布退出德意志。这样普鲁士就统一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北德意志联邦。北德意志联邦建立后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邦国(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施塔特)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邦国,但他知道法国一定会干预,导致德国的统一难以实现。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希望打败法国。在年以埃姆斯电报事件为导火索污辱法国,向法国挑衅,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色当一役中普军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帝国宰相,德意志的统一最终实现,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在德意志民族利益的口号下他先后发动对丹麦、奥地利、法国的战争,终于以“铁和血”击溃阻碍德国统一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完了德意志统一大业。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的成立,俾斯麦“铁血政策”是德意志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部分,铁血政策对内主要是改革封建弊端,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些障碍;对外主要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包括三场战争(即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通过这些政策使德国完成统一,并且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但德国的资产阶级改良中也保留一些封建残余。后来发展为专制和战争的代名词。

普丹战争

(一)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年)完结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分离活动失败,但在及0年代再度活跃,支持统一德意志的人都希望将丹麦统治的这两个地方,并入大德意志版图。石勒苏益格居民使用的语言包括德语、丹麦语和北弗里西语,但大多数都是丹麦裔,荷尔斯泰因则以德裔居民为主。两地都由丹麦君主统治,共同拥有悠久历史,但与丹麦的关系非常复杂。荷尔斯泰因是德意志邦联成员,石勒苏益格则是丹麦的采邑,与丹麦都不是邦联成员。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后来死后无嗣,这些法律问题就成为关键。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声称两国公国的继承法与丹麦的类似法例不同,丹麦民族主义者则反对,认为荷尔斯泰因继承法与丹麦的不同,石勒苏益格却不然。年的里伯条约规定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永远不分离令情况更为复杂,其中一个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提出由丹麦王室庶系分支奥古斯滕伯格家统治两地。丹麦的民族主义者则希望丹麦国土延绵至艾达河,亦即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结束德意志邦国对该地政治之影响,更激进的丹麦人更提出完全排除荷尔斯泰因于丹麦之外。争议主要是关于谁人继承丹麦王位,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德意志人,一般支持奥古斯滕伯格家族。丹麦人一般认为他们与德意志关系太密切,比较支持与之对立的格吕克斯堡家族,希望该家族的克里斯蒂安王子成为新国王。在早前的石勒苏益格战争,克里斯蒂安王子并没有显著影响丹麦。

(二)年丹麦采用新宪法令情况更复杂,很多丹麦人都盼望宪法为所有丹麦人带来民主,包括在石勒苏益格的同胞。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宪法由国家会议制度主导,致使社会的富裕阶层得到更大权力,故此两地政治都由地主阶级主导,当中大部分是德意志人。至于丹麦的王室和政府大部分成员都支持一个国家,亦即严谨维持现状。丹麦国王渐渐老迈,数度领导政府内阁的国家自由党开始计划维持对石勒苏益格的统治。年有关丹麦和石勒苏益格共同事务的新宪法草拟完成,正待国王签署,他却在此关键时刻去世。这个十一月宪法表明丹麦不会直接兼并石勒苏益格,转为成立一个特别的议会(其名称是中世纪后期北欧议会),处理两地的共同事务,两地更会维持独立的议会。年丹麦曾推出类似政策,对象还包括荷尔斯泰因,但因为德意志的反对而失败。最重要的是宪法第一条厘清继位问题,政治体制应当为君主立宪,王室权力应当为世袭。年7月1日的继位法例表明继位法例,并适用于整个丹麦王室。克里斯蒂安九世被任命继位,年11月18日他有感被迫通过宪法,在签署宪法时表示深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gk/1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