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的首都萨拉热窝,有一个萨拉热窝—博物馆。这是座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型博物馆,就如同萨拉热窝这个城市历经风风雨雨。

最初,在该馆旁边的人行道上有摹制的两只大脚印,象征年萨拉热窝事件主人普林西普的足迹。

旁边的墙壁上有一块刻着红字的纪念碑,碑上写着:“年6月28日,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这个地方以他的射击表达了人民对暴政的反抗和我国人民谋求自由的夙愿”。

直到年波斯战争结束后,普林西普的“足迹”才被除掉,纪念馆也被关闭。年,一块新的纪念碑悄然出现,纪念碑上的文字为“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在这里刺杀了奥地利王储和他的妻子索菲娅”,年重修后的纪念馆才重新开放。

如同纪念碑碑文的变化一样,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不同的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也不一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战犯,但更多的人认为他只是偶然制造出大事件的小人物。

其实对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的评价一直以来就并非那么重要,大家想知道的不过是事件的真相,以及大战带给人们的灾难。

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出身贫寒,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从小就被送到亲戚家寄养。行刺两年前,因参加反对萨拉热窝政权的示威游行被学校开除,后来报考贝尔格莱德一所法语学校也没考上。

为此,他打算参加塞尔维亚游击队被拒绝,要求参加塞尔维亚地下组织“黑手党”也因身材矮小、体格赢弱而被拒。

总之,求学、革命均不如意对他刺激很大,他决心做一件超级勇敢的、能证明和别人一样平等的事。

当他知道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受奥匈帝国派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总督之邀,访问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这一消息,年轻的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激进分子觉得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他联络了其他两位同伴,三人从一个称做“联合或死亡”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那里得到了手枪和炸弹。

并通过该组织的头目,代号为“蜜蜂”的陆军上校德拉古廷·迪米特里耶维奇,联系另一个激进知识分子达尼洛·伊里克又帮助他们招募了另外三位同伴,都是高中学生。

伊里克根据斐迪南大公的访问行程,形成了刺杀计划。六人分三组,普林西普在中间一组。

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和妻子索菲娅来到萨拉热窝,在去市政厅参加欢迎仪式的途中,行动小组前两组都没动手。

第三组一名叫查布里诺维奇的,向大公的车投掷了一颗炸弹,但是只投掷到车的后檐上,掉地上爆炸了。炸伤了十二个人,大公及妻子幸免于难,立即离开现场。

查布里诺维奇吞服氯化物药丸自杀未成,跳进河里被抓获。其他密谋者除普林西普外都逃跑了,普林西普携枪留在原地等候第二次机会。

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访问城市礼堂后,医院看望被炸伤的一位副官。路上因领头车拐错弯,而在艾普尔码头缓缓调头,载着斐迪南大公的第二辆车正好在普林西普面前停了下来,他立即举枪向大公及妻子索菲娅开枪,两人当场毙命。

普林西普当即被抓获归案,此时离他20岁生日还差27天。因年龄小,他躲过了死刑,被判20年有期徒刑。因狱中环境恶劣不久染上了结核,于年4月28日病逝。

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此事件为借口,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场战争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的生死搏斗,战况空前惨烈。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万,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萨拉热窝——博物馆有两张照片,充分诠释了战争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一张是参战士兵的合影,照片中的士兵神态各异,显现冷俊、高傲、胆怯、惶恐不安众生相。

另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伤亡战士的墓地,十字架周围,矗立满了几乎都一样的墓碑。冰冷的墓地埋葬的士兵,有多少期望和夙愿,却因战争夺去鲜活的生命而提前谢幕,再也无法实现。

珍爱生命,反对战争。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请对战争说不!

原作者:李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guxijiaerbaa.com/xjebgk/10426.html